谢五小姐年纪虽小,待仆人却很厉害,荣儿本是她身边的头一个丫鬟,但依然过得战战兢兢的。家里需要用钱给老爹看病也不敢让主子知道,只能默默自己想办法筹钱,两相对比一下,白鹤觉得自己比荣儿实在是幸福多了。
萧庄宜回来之后看到馨宜房里的墙上多了个漂亮的络子,仔细瞧了又瞧,点头赞道:“真的很好看!这是谁做的?”
听说是五小姐跟前的荣儿偷偷来做的,萧庄宜把姐妹俩身边所有丫鬟都叮嘱一番:“不许把事情传出去,二姑娘帮荣儿的事更不许对外人讲。这事最后肯定会被人知道,但绝对不许从我们这边走漏风声。”
丫鬟们正色答应了绝对不出去说。
萧庄宜这是为馨宜着想,怕谢五小姐找馨宜的麻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她不是很理解馨宜为什么要帮荣儿。
等到听馨宜说了荣儿家里的情况,萧庄宜叹口气:“你这孩子就是心地太软,既然帮了那就帮吧,不过,下次遇到这种情况你最好不要自己揽事,免得帮人不成反惹了麻烦。”
“知道了,谨遵姐姐教诲。”馨宜笑道。
她就知道萧庄宜也是个心善的,只是考虑得更多些。
过了两天馨宜去探望李姨娘,把自己过年时画的两幅画带了过去,把荣儿做的大络子也卷起来带上了,还有荣儿留下来的做样品的几个小络子。
对李姨娘说:“姨娘去找您表妹的时候,把这个带去一并看看,若是能放在铺子里寄卖最好,看看能卖上什么样的价钱。”
李姨娘觉得这么大的络子挺新鲜的,“我让表妹试试看,不过,能不能卖出去也不敢保证,姑娘觉得这东西会有人要吗。”
馨宜说:“试试看吧,这个比打小络子费时间也费线,所以价钱要定得高一点才好,不然若以后真是有销路的话,最开始定的价钱低了,以后利润也低。”
“姑娘说的是。”
李姨娘从小在市井长大,自然懂这些道理,但是馨宜自幼是公侯之家的小姐,不问油盐的,能想到这些就让李姨娘觉得很奇怪。
不过她也没怀疑什么,就觉得是女儿聪慧罢了。
她挺高兴地告诉馨宜说,过年期间她出去见过一次琳表妹,把开包子铺的事情定下来了,琳表妹表示,只要馨宜这边调出来的包子馅好吃而且风味独特,那么就把这买卖开起来。
李姨娘说:“前几日我尝了姑娘做的包子,心里一下子就有了底,包子很好吃,这买卖是肯定可以做起来了。”
馨宜有点意外:“这么快就定下了?”
“是啊,姑娘没见过我琳表妹,她是个最利落爽快的人,做事情从来风风火火,想到了就要去做,是我们家表姐妹里面最有主意的一个,我年轻的时候孤身来京城里告状还是她给我出的主意呢。”
说起来李姨娘就笑了,“这样讲来,要不是她,我也不会有机会进侯府,也生不下姑娘您了。”
正是因为当年萧庄宜的生母帮李姨娘摆平了家里的冤案,李姨娘知道侯夫人为子嗣犯愁之后,才主动投身为妾,进侯府当了姨娘。
李姨娘当时一则是为了报恩,为侯夫人解困,二则,因为官司的事情,她明白自己以后的姻缘会很艰难,在当地想找个好人家怕是不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