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间,几个人已经走到了空军航空工程系的大楼外,几个人也不再大声的聊天,安静的走进了教学楼内。
宋文骢,中国歼击机设计战术技术论证创始人,中国气动布局专业组创始人,曾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首席专家、自然科学研究员,曾从事歼-8、歼-7、歼10飞机的研制,是中国著名的歼10战斗机总设计师,被誉为中国“歼10之父”。此时的他,虽然和历史上的轨迹一样,因为在抗美援朝期间表现优异,并且有极为丰富的维修飞;机经验,被推荐来到了哈尔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进行进修,但是宋文骢并不知道,自己的推荐人,是曹小强。
对于曹小强而言,宋文骢是个仅次于刘华清的名字:1930年3月26日,宋文骢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原籍云南大理。早在学生时代,宋文骢就与飞机结下了不解之缘,不过,那却不是一段美好的记忆。
少年时代,宋文骢是在防空警报和硝烟战火中度过的,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日本飞机对昆明没完没了的轰炸。“防空警报,警报什么呢?――中国飞机跑了,日本飞机来了。我们没有抵抗力啊!”
几十年后,回忆往昔,宋文骢依然忍不住扼腕:“那个时候,我们国家航空落后啊,那个挨打是没完没了的!”
目睹美丽的古城经常遭遇日军轰炸,一个念头在少年宋文骢心中潜滋暗长:
“长大要当飞行员!我们一定要有很好的飞机。”
梦想如同种子般在幼小的宋文骢的心底萌芽。
1949年,宋文骢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侦察员,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1950年,宋文骢担任云南军区情报处谍报组长,同年调入空军二航校学习――这个时候,儿时的梦想,宋文骢感觉,曙光初现。1951年,作为空军机械师的一员,宋文骢参加抗美援朝,回国后第二年,不忘初心的他,如愿考入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进入空军工程系学习,开始了他的飞机设计生涯。
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期间,宋文骢就参与了“东风113”的研制。1960年,大学毕业后,他先后在沈阳飞机制造厂、国防部六院一所工作,是我国飞机战术和气动布局专业创建人之一,同时,他也是我国先进新式气动布局设计技术的开拓者,此后,宋文骢殚精竭虑,为我国第一架超音速歼击机――歼-8飞机的研制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0年6月17日,宋文骢任611所总设计师,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首席专家。
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空军,尽管在飞机制造设计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仍然没有甩掉一穷二白的面貌,甚至没有一款“拿得出的先进战机”。对此,现在不少“军迷”都记忆犹新。虽然1964年我们国家就能生产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米格-21战斗机,但10年浩劫,使得我国的航空工业一直裹步不前。此时,空军装备的歼-7和歼-7i总共不过几十架,大部分空军部队还靠着二三十年前仿米格-19的歼-6,撑起祖国的一片蓝天。不少当事人感慨“中国空军凭的是一腔热血在捍卫着祖国的天空。”
与此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在航空领域发展很快,美国空军已经装备第三代的f-15和f-16上千架,美国海军的f-14也装备10余年了。与之相比,我国的航空工业,技术、人才和实验条件等方面,和第三代先进飞机的要求相距甚远,我国空军与西方国家的差距有越拉越大之势。
1981年年底,时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的邹家华向邓小平建议:开始搞新一代歼击机,预计初期投资在5亿元。邓小平批示“新歼项目较为重要,前期投资5亿左右,目前花钱也不多,拟同意。”
在国内经济发展经费极为紧张的情况下,代号为“10计划”的新一代歼击机项目正式拉开序幕。
1986年,时年56岁的宋文骢被任命为歼10飞机总设计师,肩负起了我国自主研发新一代先进战斗机的历史重任。歼10飞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当时唯一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战斗机,技术跨度大、难度高,其战技要求集中体现了西方先进国家着手开发的2000年左右装备的先进战斗机的特点。歼10战斗机属于第三代战斗机,这对于当时仍普遍装备歼-6、歼-7等第二代战斗机的中国空军来说颇为陌生。
可惜,严格意义上说,当时的歼10还不是一架完全的第三代战机,跟现在的歼10也有很大差别,此时的歼10没有完全采用翼身融合设计;鸭翼面积不大,静不稳定度有限,机动性也不是太高;甚至发动机还没踪影,整机动力水平还是大大的未知数。歼10研制的难度,超乎想象,难度不亚于给一个绘画小白看几眼齐白石的画,就让其参考画一幅一般。这架新中国自己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究竟能达到什么水平,当时谁都说不准。
对于这一极具挑战性的任务,有人问宋文骢:“宋总啊,恕我冒昧,据我所知,搞一个型号飞机少则10年、8年,多则10年、20年。你今年已经50多岁了,年龄不饶人啊,这架飞机在你手里最终能设计定型吗?”
说话人意思很明白,言下之意就是你宋文骢可能到死都搞不成歼10!对于这一充满“善意”的关怀,宋文骢这样回答:“哈,这个问题有意思。我老宋还能活多少年,这架飞机能不能在我手里定型,我说了不算。但可以肯定的是,通过这架飞机的研制,中国一大批现代飞机设计研制的人才肯定会成长起来!对此,我深信不疑。我们只要为他们铺好了路,到时候我老宋在不在没关系,自然会有比我宋文骢更高明的人来接着干。”
飞机设计研制过程中,宋文骢既是领导又是专家,他力主技术民主,鼓励创新;他不仅性格开朗且点子多,常被同事们戏称“宋老鬼”。根据歼10的需要,他亲自创设“战术技术与气动布局”专业,自己当组长,专门讨论飞机使用分析等与空军作战有关的“事情”,这些谋划与布局为后来歼10后来“17分钟的一鸣惊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