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傍晚,铜陵县城西南,正东两个方向上的大块平地处,国军的两座营地已经基本落成,但无论是铜陵县,还是周围的三个堡垒,都没有任何一支日军敢轻举妄动,便是国军派出收集木料柴火的散兵,他们也不敢伏击。
毕竟,就在昨日,国军的前锋大败伏击的日军,甚至最后残余的数百人马还能趁着日军溃败的时机。在几十特战队的接应下,从浮桥上从容撤退,然后又把浮桥给撤去了,这让城中的日军也彻底断绝了追击的念头。
等到了傍晚时分,国军派出的援军快马加鞭之下,已经赶到,一个旅在铜陵县城东面的平地上,隔着长江的支流,依山傍水布下了防御阵型,刚刚遭受大败的日军面对如此大好的机会,却根本不敢出城夜袭。
而到了第二日中午时,国军主力已经抵达,数万大军浩浩荡荡,威风凛凛而来,城中和周围堡垒里面的日军更是不敢再言出击突袭之事。
他们都很清楚,自己的敌人,就是那个恐怖的林一凡。如今的中国,敢如此大张旗鼓袭击皇军的,也就是林一凡和他手下的那些人了。
江口太郎站在铜陵县城西面城门的城头上,看着长江对岸严整的国军大营,一言不发,不过脸上也看不出丝毫怒意,只有两个大大的黑眼圈格外醒目。
昨日国军前锋部队抵达之后,城外发生了一场小规模战役,日军外围前锋连连败退,日军死伤了两百多个士兵,其中近半都是最后溃败的时候,被国军追杀所致,要不是那个时候离外围阵地和城门口近,日军逃得及时,恐怕最终的伤亡要大得多。
事后经过彻夜的反思,江口太郎其实也已经从一开始的不可思议中回过了神来,开始理性的分析此次的大败。
其实这支国军并非不可战胜,刨开最后的溃败,双方的也不过是一换一的战损比。只是,对方的战斗意志之强,士气之高,实在是令人难以想象。
最令江口太郎心痛的,还是此战中损失的那些士兵,甚至有几个是他特意调进去的关东军,这是他控制军队,部署行动的最核心战力,也是当前根本无法得到补充的军事力量,事后恐怕还要因此被追究。
而结合关东军之前遇到的那支国军哨兵,江口太郎在昨日的紧急军议上,也已经特别定调——这支国军必然是林一凡麾下最强悍的“利刃特战队”。
不过,江口太郎其实也不能确定,但明面上他却是要那么说的,否则这仗没法再打下去了。
而在国军大军主力抵达之前的一整天时间里面,前锋损失惨重的日军在江口太郎的调度下,也重新完成了防御部署。
虽然大受震撼,但江口太郎并没有丢失最基本的军事素养,他在战后立即派出军队控制了城池和堡垒的各处要害,并借着召开紧急军议的机会,重新安抚了军官和士兵,完成了兵马的调遣。
不过,因为前锋大战的损失,日军各部基本上已经被打破了胆,如今再让他们执行夜袭的任务,已经根本不可能。江口太郎原本的主动出击,环环相扣,要让国军不得安宁,知难而退的战略,不到半日,就全部转变成了保守防御,苟且求生。
于是乎,江口太郎只能看着国军兵临城下,在铜陵县城外安营扎寨,站稳脚跟,却没有一点办法。他的手中,此时已经没有了曾经那支桀骜不驯,相信自己能打胜仗的强兵。
战场之上,士气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如今,在国军的接连打击之下,日军的各种问题,开始不断暴露。
.
前锋大战的胜利使得林一凡重新审视了铜陵县的局势和日军的实力,国军的围城计划也在林一凡和参谋总部,刘长风等人的军议中再一次改变,原本准备调来支援作战的九十三师还没出发,就收到了行动取消,继续驻守待命的军令。
安庆城到铜陵县的运输路线在铜陵这边上岸之后,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特别是那些舟船无法抵达,只能靠肩扛手提和驮马运输的山路,增加一个师的后勤补给,这背后需要消耗的资源将是巨大的,对于安庆等地的百姓而言,也是极大的负担。
而随着国军各部兵马按照原本计划在铜陵县城外安然扎下了两座大营,原本计划派往青阳县和池城两个方向的独立师,大别山纵队各一个旅的兵马,也在国军大军扎营的第三日出发,然后在两地的河谷中建立了营地和堡垒。
他们将会阻止这两个方向的日军援兵,彻底堵死铜陵县守军的生路。青阳县和池城两地往铜陵的道路比安庆往铜陵要险峻困难得多,日军想要增援,那无异于天方夜谭。
江口太郎在这段时间里,也重新开始派出哨兵侦察,他虽然也知道国军在这两个方向上的行动,但却根本无能为力。
城外还有足足两个师的国军,而且全都军容整齐,士气高涨,特别是“前锋大战惨败”刚刚过去不久,国军骁勇善战的形象此时依旧历历在目,城中各部日军无论是战斗力,还是士气,都远远还没恢复过来。
但双方在城外和周边山野中的前哨战,依旧是不可避免的,日军虽然暂时无法成建制地出城野战,可派出一些精锐士兵和国军对抗,阻止对方的挑衅,却依旧绰绰有余。
不过,江口太郎也保持了相当的克制,在他的命令下,城外三个堡寨里面的驻防日军都比原计划收敛了不少,虽然依旧会不时派出尖兵突袭,但行动十分小心,也毫无规律,国军根本防不胜防。
当然,这只是江口太郎接到了汇报。堡寨日军的突袭之所以毫无规律,防不胜防,主要还是因为江口太郎虽然已经极为谨慎了,但是他传达的骚扰命令还是没有得到三个堡寨驻防日军的完全贯彻,他们的突袭往往也因为兵力和频率都太少,收效甚微。
这自然也在国军参谋总部的合理推演之内,而在之后一个星期的时间里面,国军一面加固营盘,同时挖掘围城的工事,一面开始对铜陵县城西城门以西,城外以北的“九华山堡寨”展开了行动,特别是在山下缺乏树林植被阻拦的地方挖掘壕沟,设置陷阱,以隔绝山上日军。
在城南铜陵山,城东笔架山,城西九华山这三个山岭堡寨中,国军最终选择了地势起伏较小,山体独立,最容易拿下的一个,这既是因为攻坚战困难重重,林一凡担心伤亡过大,也是因为“九华山堡寨”靠近国军主力大营,兵马调动不容易被日军找到破绽。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铜陵山和笔架山的两处堡寨也有两个旅的国军牵制,而且因为距离不远,国军的两个营寨可以迅速对两地展开救援和攻击。
林一凡计划攻下日军的“九华山堡寨”之后,再拿下“铜陵山堡寨”,如此一来,铜陵县城西面,北面就将门户大开,在这两个方向的攻城行动也将几乎不会再受到日军部署在外围的堡寨掣肘。
而到那个时候,城东的“笔架山堡寨”,江口太郎恐怕也不会再守下去了,因为那将毫无意义,如此一来,就到了参谋总部计划中的战役第三阶段。
“青阳县方向鬼子派了一个大队的援军,不到两个小时就被独立师一零二旅击溃了。池城方向的鬼子援兵则是过来走了个过场,几百人马在周边溜达了一圈之后,就立马撤了回去,期间在河谷中放了一阵枪,还有一些手榴弹。”
国军大营的临时指挥部内,刘长风拿着北面最新传来的军报向林一凡汇报道。他们包围铜陵县已经快半个月了,合肥的日军终于开始了第一次救援,只是结果让林一凡有些失望,他并没能借此消灭日军更多有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