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点点的流逝,很快五天时间就这样过去。
军器司驻地。
六部主事宋应星眼神中闪烁着精芒,语气中带有惊叹道:“崇文,这就是你说改进原棉初加工的机器?”
看着眼前这座庞然大物,六部主事宋应星的心中颇为感慨,他怎么也想象不到,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马由桂就能寻求到解决办法。
马由桂擦了下脸庞,点点头道:“对,这就是我说的改进原棉初加工的机器,它叫做梳棉机。”
“按照以前原棉的初加工流程,这原棉在被采摘后,是需要寻找大量的人力,去将原棉里含有的杂质,被一点一点的摘除出来。”
“本身这种事情就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而且还需要雇佣大量的人力,这也就使得原棉的价格久高不下。”
“现在有了这样一座梳棉机,它只需要通过蒸汽动力,便可以源源不断的对原棉进行细致梳理。”
原棉在采摘的时候,虽说是人工进行采摘的,但是这在所难免的会使得,一部分原棉里会掺杂杂质、棉籽等物。
如果说这原棉在加工之前,不能将这些掺杂的杂质一一剔除干净,那么就会影响原棉的出产量。
为什么东林党、晋商王家,他们敢在京畿之地大规模哄抬原棉价格?
那就是因为东林党他们,在手中掌握着大量原棉初加工的手工作坊,这些本就价格极高的原棉,在经过这道初加工后,那价格还会再度向上攀升。
这样一来,东林党、晋商王家他们便可以赚取更多的银子。
再者说这需要原棉的并不只有工业派一家,在大明对于原棉需求的作坊,那是数不胜数的存在。
因为东林党、晋商王家他们,掌握着供应原棉的供货源头,这也就使得东林党他们,可以肆意操控原棉价格走势。
使得他们在这一次的价格战中,窃取到大量沾满鲜血的银子。
侍郎孙元化询问道:“崇文,就眼前这样一座梳棉机,可以抵消多少工人,在那里对原棉进行初加工?”
对侍郎孙元化来说,他心中最关心的还是,这原棉初加工的成本和实际产量,到底跟之前相比降低了多少。
马由桂听完侍郎孙元化的询问,笑着讲道:“根据我心中的基础核算,就眼前这座梳棉机。”
“只需要十名工人,这一天所做的原棉初加工产量,就可以抵得上三百名人力,耗时三天,拼尽全力所做的原棉初加工产量。”
“并且这梳棉机根本就不需要休息,只要有足够的原棉需要处理,那么这梳棉机就可以不间断的工作。”
十名工人,一天的产量;三百名人力,三天的产量。
当侍郎孙元化听完这些数据后,其眼神中闪烁着精芒,在他的心中根本就没有想到这样的情况。
工业派工部主事惊叹道:“如果说崇文讲的是真实可靠的,那么我们只需要建造起来一座梳棉厂。”
“就可以永久解决原棉初加工的那些事情,并且还可以大幅度降低,棉纺织厂的前期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