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万人(也有说14万人),规模显超过了商朝。不过,当时也出现了多“军”的记载,如周礼制度下规定,为了国家统秩序,子可以动员的组织“军”,诸侯国地高低依统率“三军”、“二军”、“一军”的记述。实际上里面记载的“军”仍当于“师”,子的“军”也是子所辖“宗周”土地上的“周师”。也就是说,周时出现的“军”和“师”概念是同的。
到了春秋时,战争的规模更加扩大。“军”也开始凌驾于“师”以上,成为高的军编制单。起周朝规定军队的编制分为军、师、旅、卒、两、伍个等级,以进制为本标准,快诸侯国就开始自行定义军队的数量和制。
像方的国晋国就抛开诸侯国兵力的限制,将军队由一军增到二军、三军,多曾扩编为军,将师、旅列为军的下属单。齐国则设立了由军、旅、卒、小戎、伍的级单,以万人规模的军师作为高的军制单,同时立备军队来加战斗力。
到了战国时以后,征战的规模更大,是独立的骑兵、步兵战车成为作战主力,让战更加激烈。国战的兵员数量屡屡达到数十万,因以“军”称呼军队编制也显得小了。实际上,“军”在后来多朝都在沿用,规模在不断变化,而且规模一般远不如春秋战国时大。如晋朝、朝时仍将“军”作为军队高编制单,人数已经减少到1000~2500人左右,多时也仅有5000上下。
在十国时以后,“军”也不再是军队的高编制单。在长时间内,“军”仍普遍视为高军编制单的征,后来的高级军官称为类“将军”,这与可以统领“军”这种曾经达到万人以上规模的大型作战集团有着大关。
团:府兵制的产物,以团作为军队编制单,在中国历史当中出现要比军、师、旅晚得多,这个军编制单早出现在大力推行府兵制的朝。初创府兵制度的魏,曾设立24开府大将军,每人挥2000人为一军,军下依设军团、团和旅,这是中国军队作战编制中出现“团”的开始。隋朝立后这套制度继续沿用,起初总兵力仅48万人的24军增加到了50万人以上。隋文帝又将府兵制的军单从高到低改设为卫府、车骑府和骠骑府、军坊、乡团。隋炀帝东征高句丽间,军队中高单仍是军,中骑兵以人为一队,十队为一团,团为一军;步兵则是以二十队为一团,团为一军。唐朝时,也在府兵的层单———折冲府当中设立团,人数大约200300人,以下则设100人的“旅”。
营:由高级编制到中等编制的变迁,今在军队中是普中等编制单的营,在中国出现时的地可是当的高。早的“营”出现在汉朝守卫京城的禁卫军当中,设校尉理,当时每营大约为700人。后来魏晋时“营”的规模有所扩大,主要在禁军等高级精锐力量当中使用。到成祖朱棣迁都京以后,为了加京城的守备,开始将麾下辖的精锐歩骑兵和火部队整编为京师三大营,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三大营的编制规模都达到数万人,作战实力也非。到了朝中,著名大臣于谦在推进军制度改革时开始以“团营”来整编京师三大营军队,每营的人员数量也有15万人之多。
由于浩成将大宋军制结合军制,所以在浩成改成班,排,连,营,团,旅,军时,麾下将士能与有的军制和职能范围一一对应,容易理。实也是浩成当时埋下的一个伏笔,因为在古改革现的东,是要有一个过渡的东,如一下子改的话,是不大可能,因为古人长的是需要花时间去改变,让当时的人们理。
于是浩成规定:一个班,一般为10名将士。一个排,一般3个班,总计30-45人。一个连,一般3个排,总计120-150人。一个营,一般3个连,总计300-500人。一个团,一般3个营,总计约1200-2000人。一个旅,一般3个团,总计约容3000-5000人。一个师,一般下辖3-5个旅,总计1-2万人。一个军,一般下辖3-5个师,总计4-10万人。当人数不是规定死,会具体况变动。
而且浩成又结合戚继将军驻守方的戚家军编制,详细规定燕军步兵班标准配置,每班十二人,班长一人,配鸟铳“御用横刀”,伙夫一人,配双尖扁担。长枪手两人,另配弓箭。刀棍手两人,配刀棍、弓箭。牌刀手两人,配藤牌、“军用横刀”、标枪。火铳手两人,配火绳枪、“军用横刀”。快枪手两人,配三眼火铳,近战以快枪棍。有的班也会用镗钯手替刀棍手,配火箭(弓箭箭头上绑上火药)为远武。至于辽东兵团下辖兵种较多,所以殊兵种则独立成营,成团。
军营一万两千人编为一军,军长呼延钰,副军长罗鸿。
三千营编为二军,军长马云,副军长杨偰。
关宁铁骑编为三军,军长赵汉,副军长裴勇。
辽东兵团编为军,军长卢环,副军长花云。
刘淮的万刘家军编为军,军长刘淮。
狄忠信等三将的麾下的万人马,编为军,军长狄忠信,副军长曹云轩、董。
陌刀队两千人编为陌刀团,由魏胜团长。作为浩成的属部队,由浩成亲自掌。
而虎贲营统领高云忠麾下的两万步兵编入京守卫军。燕地的卫所军对应人数,编为旅。
至于缴获的一万门大炮战车,浩成则分给驻扎在大名府狄忠信一千门红衣大炮,而八千多辆种战车千多座远武全部拨给狄忠信的军。
剩下的大炮则全部编入神机营,神机营编制为炮兵师,师长凌铁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