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彰显自己对飞剪船的重视,郑森当场让人给跟着安东尼参与设计和建造这艘船的人员,每人发了五十两银子的赏赐。
至于安东尼本人,他更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任命他为东宁工业部下属船舶制造厅厅长,专门负责有关船舶制造的一切事物。
“安东尼,如果真能造出飞剪船,我定向父亲为你求得一爵位,父亲不允我便在东宁划地与你,世袭罔替!”
安东西乐的不行,甚至觉得这承诺有些太过贵重,想要推脱,不过却被郑森按下了。
两个月的时间里,船厂已经建造完毕,甚至已经开始着手制造一些小型的渔船练手,船厂建造的期间郑森积累了足够数量的木材,如果人手足,他甚至可以开工赶造七八艘福船!
不得不说,台湾的森林资源是真的丰富,不说山里的木头,就是临近山区的丘陵地带,也有许多高达十丈以上的树木,和福建大部分地方这种高度以上木头基本被砍光的局面不同,台湾尚且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原本这种砍伐下来的木头要阴干至少半年的,其实半年都说少了,普遍用来造船的木头都要阴干一年以上,这样造出来的船只才能长久的在海上航行,不至于泡上两年海水就开始腐朽。
但台湾的资源如此丰富,郑森也来不及等一年的时间再用木头了,索性直接用上火房,快速烘干之后就开始用来造船了。
像这样用烘干的木头造船,寿命一般只有三到五年,很是浪费。
不过谁叫现在台湾树多人少,就算台湾的树砍完了,南边可是世界三大热带雨林区之一,南洋广袤天地的树,就是郑森这样造一百年,都没什么大碍。
船厂能这么快建立起来,除了郑芝龙提供的帮助以外,还有福建那二十多万军户的到来。
这些人加上东宁原本近二十万的人口,在短短两个月内,东宁的人口已经突破五十万大关,这么多人自然有空闲的劳动力出现,盖出几个船厂还是不在话下的。
而今已经进入冬季,更是农闲时候,大批的人没有工作干,全部被郑森招募了过来,每人每天发放一定的工资,负责修筑大干道,也就是沟通东宁和基隆的那条道路。
光这一个工程,根据杨于两的预测,就提供了数万人的岗位,带动了整个东宁的经济不被自然条件所限制,而为了修路所开挖石头,又能提供不少工作机会,这些工作比起种地来说能获得更多的财富,吸引了许多百姓前去。
至于其他的相应工程,比如各类矿藏的勘探和开挖,以及用来保障耕地产量的水利设施的修建,这些都被一一排上了日程。
东宁大学,开学仪式刚刚结束,医学院教授朱耷走进教室,底下是二十多个闻讯赶到台湾东宁,考入东宁大学的江南学子。
今年十月,以顾炎武黄宗羲宋应星等人为首的一众江南名士齐齐发声,说是将要前往福建福州,担任南安伯郑芝龙之子郑森所创办的东宁大学教授。
这一消息一经传播,就引起了江南地区文坛的躁动,许多复社中人奔走相告,纷纷询问东宁在何处,东宁大学又是什么情况。
早有准备的陈子龙委托了夏允彝、徐孚远两人在江南讲述有关东宁之事,其中大力点评了东宁大学的教学氛围,开放先明的教授们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至今前前后后抵达东宁求学的学子已经到了二百多人。
比起三四十人的教授团队,这人数似乎有些少了,但是考虑到郑芝龙和郑氏的名声,这已经是一份不错的答卷了,至少郑森很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