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军西移是对清国力量判断基础上而决定的,是对卢象升带领的第三军的信任,是认为第三军在地方军力的配合下,能用热河省和燕北省的地盘阻挡清兵的西进,朔方的野战力量可以西移。
陕西原是洪承畴在督军,当时有些人有对洪承畴有争议。
洪承畴对土匪实行严剿政策,被俘不降者杀,主动投降者杀。
对主动投降者杀有人有异议,说洪承畴过严。洪承畴的解说是剩下的土匪都是顽匪,有的人降而复反,必须剿灭,留下就是祸患。
对于主动投降者,崇祯还是不主张杀,再重的罪也要先收监,以示区别,就是要天下所有土匪都愿降。
总督代表皇帝,皇帝不能失信于官,不能失信于民,贼放下屠刀就是民,或是有罪责的民,皇帝面对天下之民必须诚信于天下。
洪承畴在总后勤部时倒是很有原则,到了三边总督位时表面看起来有点自毁原则样子。
崇祯从洪承畴的角度考虑,洪承畴只是用杀的方式杜绝匪患。崇祯也从正反方面想了许多,到底是军事上,必须狠,永绝后患,还是收其心,施点仁义,或坚持自己的办事原则?
洪承畴的方法是坚持大部分的原则,放弃个别原则争取最好的结果。皇帝的原则是必须尊守原则,诚信天下,即使对匪也要有诚信。
洪承畴是皇帝任命的总督,总督做的事皇帝必须承担,皇帝做事必须要有原则。
不论怎样,必须终止洪承畴行动。
洪承畴调到南京掌管南方的军事,协助平定江南事务。
陈奇瑜任陕西总督。陈奇瑜的攻击力度不如洪承畴,但参谋水平很强,当时陕西的形式是官军有绝对的优势,由于流民都被民工队招走了,起义军或强盗绿林军都很弱小,陈奇瑜去了主要是按排关中军务,剿匪成为次要工作。
当时颜敏中提出异议,说洪承畴以后会战败被俘,降了清,入了二臣传,要小心使用。
此崇祯也知道洪承畴以后的经历,但当时还有其他人在场,其他人不知洪承畴以后的事,崇祯故意问洪承畴以后有什么经历,颜敏中也如实的介绍了洪承畴的后半生。
崇祯说,既然洪承畴在大明做官时没有做过对不起大明的事,大明就应用之。
颜毅敏说,问题是,洪承畴降清后,对攻明事务或打南明的事务很尽心,很卖力。
那就不让清兵俘虏洪承畴,让他没有降清的机会,人无全人,有许多人都有缺点,我们要做的是杨长避短,发杨人的长处是主要的,有缺点的人尽量尽量避免其缺点或不让其缺点发挥出来,如果用人必须用全人,我们就没人可用。孔家人也降了清,封建人士爱跟孔家跑,是那个时代人的局限。
见皇帝如此说,颜毅敏也无话可说,其他更不说什么了。
以后,陈奇瑜接管陕西省军务,因为在此崇祯心里,西安和关中平原具有特别地位,派陈奇瑜到西安有点提早布局的意思。崇祯九年之季,以原三边军力为基础,成立第七军,镇江守西安、陕西一带和附近省份。
洪承畴到了南京后,也在崇祯九年之时受令组建第九军,镇守南京和长江口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