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八年开春后,喀尔喀部有从东部或南部向东蒙省地区发展之势。另一时空中,喀尔喀部落填充了蒙古区域。现在东蒙古区域已在模日根建立的大明秩序下,尊守大明政策下的秩序,则允许任何部落进入。
正在这时,崇祯发现东蒙古北方的贝加尔湖东部地区也没有什么力量在占领,大明专抓住时机,按排李自成进入了贝加尔湖东部地区,筹建贝东省。于是令已经地东蒙古区域的李自成部民工队进入贝东省区域,李自成为贝东省军政府总督,带民工队进入,李过旅跟随进入贝加尔湖东部,随李自成行动。
原属江北省的西部边民,在斡难河区域,或额尔古纳河西部区域边民,已经熟悉大明的政策,也有许多新军或大明的人员在工作,现在划入贝东省,甚至也向西移民,帮助李自成一起建设贝东省。
贝东省设首府于贝加尔湖的东岸,在贝加尔湖东岸修建大堡垒,也就是有城墙挡风,可以供牧群和人群进入居住休息,又能防卫的城堡。其它地区也准备在要道边上建哨卡,建立横向连接江北省,纵向连接东蒙省的交通路线。
漠北蒙古东部地区的东蒙省区,在李自成民工队走后,由参加过短训班的骨干组建了新的民工建设队。当然,抽调进入漠北地区的民工队人员,是一些精干的带民兵性质的青年民工。其它一些相对安全的地区则加进了许多新的民工,因为崇视七年大灾荒之年编进了许的灾民进入民工队,民工人员还是不缺。
东海省,即然在夏威夷群岛中有个小岛立足,东海省的探险船利用机会继续向东探险,到崇祯七年冬,崇祯终于收到了东海省的船队到达了美洲大陆的消息。
崇祯详细了解了美洲地区的情况,判断是到了加利福尼亚半岛。
加利福尼亚半岛,有土人居住,还处于原始阶段,当地土人对一件事很上心,就是防止“转毛”入侵。
东海省的人认为那“转毛”是西班牙人,东海省的人也认为如果支援土人武器,能介入美州大陆事务。
大明的力量,要不要去美洲大陆之事,崇祯考虑了几个月,最后,还是决定去美洲。
大明军去美洲,不是到加利福尼亚半岛,而是加利福尼亚半岛北边的一个河流出口处,也就是后来叫做旧金山的地方,要求是把那些金沙收集运回大明。对加利福尼亚半岛的居民,少介入,可以适当的支持土著。
大明派人去美洲由大明内部的形势决定,大明要较好的稳定国内形势,还是需要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对农业十分重要。土地改革只能用平缓或平稳的方式改革,不能用急风暴雨式的变革,要平缓进行土地改革,需要投入很多资金。
大明当时的经济虽然有了起色,但进行土地改革的资金用量大,单纯经济结余不够,必须额外增加资金,而在中国,黄金可以做为金钱。
原先颜毅敏也建议,增加纸币的发放量,造成轻微的通货膨胀,从而刺激地主少埋藏金银,甚至把原先埋藏的金银都用来流通。对此,崇祯也考虑了很久。崇祯认为此方法对减少金银埋藏肯定有效,是阻止金银埋藏的好方略,但执行此政策则需要考虑时机。
崇祯认为,人为的制造物价上涨,如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则问题不大。当时是灾难时期,如果造成了物价上涨,对处在生死线上的普通天下一般民众则很不利,还是等到天灾季节过去了,民众生活好了一点才执行阻止埋藏金银的政策。
原先纸币的发行量,严格控制物价的基础上,也就是物价控制在基本价值线的上下波动。得知崇祯支持轻微的物价上涨政策后,皇家钱庄也控制纸币发行的量在物价基础价值线附近波动,也就是由原先在基础价值线上下,改为了在基础线上边沿波,就是物价实行上涨了原先价值的0.5——1.0的范围内。
崇祯得知情况下,询问钱庄是怎样么回事,钱庄的管理人员说钱庄不应有亏损数字,但钱庄一定控制纸币不贬值,物价不上涨。崇祯心想原先是0.5左右的幅度波动,正负可以抵消,也不是亏损,而钱庄的人则认为不应出负值。现在等于在价值的100.5上下波动,控制波动范围在100.0到101.0之间,也就是控物价上涨在百分之一之内。事件要人做,也许控制纸币不膨胀很艰难,还是给人一个幅度,崇祯也就默许了钱庄的做法。
崇祯当时想,到旧金山开采和搬运金沙,只是一时的政策,并不是执行世界殖民政策。把金沙矿开采得差不多了,人员和力量可以撤回来。中国走的是与当地人同化的道路,中国的区域有一定的地理限制,决不走世界殖民的道路。大明去美洲是一次开矿行动,而不是殖民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