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现在是自身强大了一些,就是后金不被影响,不衰弱也能一战,后金想进入关内抢劫必须付出血的代价。
后金的奴尔哈赤时建立全民皆兵的模式,就是想用超越当时东亚一段的军事力量打败东亚的各种政权,将东亚地区当做自己打猎的猎场。
整体局势发生改变的是一个穿越者治理明朝,增加了明军的军事力量,达到接近后金的水平,而且还大力发展火器,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也有所改善。大明有能力与后金进入相峙状态。
崇祯七年文化运动之大势下,进行了整顿吏治和全国性剿匪行动,还有一项重要行动是政府组织了力量丈量和清里天下土地和耕田。
土地和耕田对农业国特别重要,国家治理,必须在深入了解情况下,才能制定正确策略。
对于丈量土地和耕田,可能会引起一些人的警惕,也可能出现一些额外的阻碍,无论遇到多少阻力,遇到任何方式的抵制,都必须进行下去,无论用多少时间,都必须搞清。一些特殊的地区,可以动用武保护丈量土地,对有土匪的区域更是要动用军队。
因为当时只是丈量土地和耕田,并没有改革当时的税制,有功名的人免税的制度还在执行,士族的反制也没有那么激烈。
在南方交趾地区的郑氏政权,通过一年的谈判,终于达成凉解,最终同意归顺北京的朝庭,郑氏政权的军队改为交趾治安军。交趾地区改为交趾省,朝庭派出人员管理交趾省的民政,帮助交趾发展,交通局、水运局也派人到交趾筹建交通事项。
在交趾地区政权与大明朝庭达成凉解之时,南掌国维塞王遣使来朝,愿领大明老挝司之职为明潘属。
崇祯通过情报部门了解的信息,认为南掌国之所以主动归顺,是因为交趾归顺后,相乘机交结大明,其原因比较复杂。
在老挝的土地上,原先在一些部落或小国,有时也有一些较大一点的国家,较大一点的主要有堂明国、南掌国、澜沧国等,由于史料不足,详情有等于考察。
在老挝发展过程中,周边许国都与老挝发生过战争或占领过老挝,其中,交趾占领过老挝,儒教在老挝有所影响,对老挝影响较大的是吴哥统治期,许多老挝人也跟着吴哥人信念了佛教,佛教取代了原始拜物教的主导地位。前段时间,统治老挝的国家是缅甸的东吁王朝,缅甸曾几度的占领了老挝,到1595年缅甸内乱之机南掌国才独自立国。
现在南掌国主动来朝,有内外两方面原因,内部原因是几王争立,南掌王想取得大明朝庭策封而强化正统地位。外部原因主要是想在此复杂的国际环境中,避免缅甸等国再来占领,以保持自己想保持的状态。
先前,也就是大明统治时期较好,或比较愿意接受,大明只是名义拥有老挝,对内部事务干涉不多,当然,干涉少也就保护少,不久后就被别国占领了。
老挝也想乘交趾归顺之机,也归顺大明。在进一步了解情况下,甚至归顺大明有可能是前任国王佟康之子、也就是维塞之侄索林那旺萨的见议。
崇祯了解情况后,做出决定,接受南掌国的归顺,南掌国对外称老挝司,对内可继续称王,朝庭目前人员紧张,最多只可派出少数几个或个别谋臣帮助南掌国,其它事务一切按原先的情况处理。
大明承诺,老挝受到周边国进攻时,大明会出兵帮助,但老挝必须处理好周边国的关系,不能主动挑起战争。
当时大明较优秀的人员确实是紧张,朝鲜,安南,蒙古区域以及奴尔干都司都占用子大批优秀人员。如果派出人员不够称职,就有可能以上国的地位胡做非为,还不如不派,只派出个别代表,以谋臣的身份驻南掌国则可行,旧臣只要是不搞阴谋诡计也就能胜任。
老挝需要和平稳定的环境,这就与我们的追求相近,我们必须提供和平的环境或帮助其实现拥有和平稳定环境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