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进逼沈阳,并没有能力包围沈阳,而是想贯彻群狼战术。
后金骑兵,集中兵力,还是虎,战力还是很强,后金进攻任何方向,明军都只有退据城堡或险要地形守卫。后金还是执行奴尔哈赤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术,即使皇太极想随形势变化而变,但众王公还是一时变不过来。
后金集中兵力于一路,其它方向就是明军进攻或修城堡的时机,只要后金兵力空虚,明军就可以钻空子。明军就是分兵多路,多面围困后金。
如果某个方面成为后金的进攻主向,明军也能依托城堡或险要地形顽强阻击。明军再也不会和彼崇祯时期那样,后金攻那里,明军就全国调兵力增援那里,而结果是明军进入后金预定的地区决战。
现在的明军,都由参谋部调配,再也不由皇帝个人随意调遣,受到后金主攻的城堡或地方,能守则守,不能守则退。如果被后金包围,或是用战车送给养,或是突围而走。
明军就是一旅,一营,遇到大队后金骑,也能退入城堡或退到大山里,逼迫后金骑兵成为步兵与明军作战。明军在城堡或山地也要严重的消耗后金军,即使是特别适合骑兵做战的地形,明军又突然遭遇后金兵,明军的装备,也能一战,即使被歼也能严重消耗后金的兵力,何况明军多少都能突围而走,后金军也没有大量消耗兵力的愿望。
明军随着时间而发展,格斗力也有所上升,虽然单兵格斗还不如后金兵,但长枪阵和带刺刀的火枪刺杀阵,也能弥补单兵格斗力的不足。守城战明军更是不比后金兵差,明军在总体战意和士气上不输后金。
明军的战意和士气来源于明军的待遇,来源于士兵家人的生活依靠和生活前景。只有士兵得到尊重,生活可靠,家人能生活下去,才能愿意拚死战斗下去。
特别是九边,大部分军户或有人参军的家庭都分到了田地,所有军户都有誓死保卫自己生命财产的愿望。原先单纯守长城,能不能守住,与自己关系不大,现在长城外、长城、长城内都有多道守卫防线,长城任何地方都能迅速得到增援。后金想破长城的愿望增加了无数倍的难度。
给军户和士兵家人以生存的希望,改善士兵的待遇,在于社会治理的改善。特区是现在治理较好的地方,现在的特区在扩大,九边和许多地方都成了特区的区域,一些文官治理区,也有少量的清官,也愿意真正执行朝庭政策,治理好辖区。
人的口粮还是当时的天下大事,如果生产出足够的口粮,提供天下人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一切工作的重心。
崇祯七年,按另一时空中的记忆,又是一个特别严重的灾年,如何保证天下人的口粮是一个特别严峻的问题。
现在的天下与另一时空中的崇祯七年的天下有许多的不同。
另一时空中,崇祯年间,每年都有几十万甚至超过百万能人口饿死路边,社会总人口逐渐减少,后金也随时烧杀,抢走了许多粮食和人口,有时还入关大抢。
现时,流民和灾民都得到了救济,人口不减,反而增速稳定。社会需要的口粮也比另一时空需要的大得多。
对于粮食问题,中书院进行了专门讨论,也成立了粮食问题的专门机构,即粮食局。
当时特区兴建了许多水利,能生产的田地也增加了许多,但增加的粮食也满足不了当时人口的粮食需求。因为人口多了许多,对没粮的灾民也不是不管,而是必须救济。
当时增加总粮食的方法之一是确保南洋的商路,向南洋和东南亚各地尽可能的购进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