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九州的人到达半岛,其中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官方方面,仅有记载的就有:三千年前的商族王族箕子开始,就带去了中原地区的先进政治制度和文化。后来到燕国的将军带军队进入了朝鲜,三国时期的军队,隋唐时期及以后时期的官方统治,都是陆续到达朝鲜的力量。
另一是民间方面,从山东和幽燕之地进入朝鲜的中原人不可计数。
朝鲜人到中原的人也不可计数。朝鲜到中原的人,有的回到了朝鲜,有的人长期留在中原。
北方草原南下到朝鲜的人与更早到达朝鲜的人融合,中原人到达朝鲜的人又与当地人融合,以后再有北方草原南下和中原人到朝鲜半岛,人员再融合。官方人员到达朝鲜带去了较为先进的政治制度,民间的人到达朝鲜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
民间到达朝鲜的人也不比官方的人少,有的人还把先进生产,还带去了日本,去日本的只有民间的人,就是民间的人也促进了日本的发展和日本国的儒教化或中国化。
从北方草原南下中原和朝鲜的族群中,各族群之间的血缘关系是紧密相联,还是一般,有待于进一步考证,但到达中原九州北方草原族群是大部分,到达朝鲜的北方草原的族群是小部分则是不争的事实。
南下的北方草原的族群是东夷部落,是带着游牧习惯的族群,到达中原后,迅速农业化。因为不愿留在北方草原混战的族群,都有带着族群求生存的愿望,那种方式便于生存就选择那种方式,而不是必定要坚持原先的生活方式。到达朝鲜的北方草原的族群也农业化和儒教化,是受中原人影响的结果。
事实上,朝鲜长期都是中原人逃跑的地方,当然,逃跑者有可能是罪犯,也有可能是受害者和善良者。长期没有统一朝鲜或把朝鲜融合进中原大家庭,与保留一角的,让逃跑者有个最后的地盘有关。
不论怎样,朝鲜是除中原外最接近中原发展程度的地方。到明末时期,朝鲜半岛发展到接近大明的农业社会或儒教社会,朝鲜半岛在众多的南来北往的人中选择农业社会和儒教文化,是半岛各种族综合力量的选择。
朝鲜发展到明末时,与大明的差异只差最后临门的一脚。朝鲜最后是彻底融合进大明,还是继续保持其藩国地位,由当时的形势决定。
当时朝鲜和许多种族都处于民族形成和民族发展中,生存是各族的主要任务,大明人考虑朝鲜问题也只是需要考虑朝鲜人的生存问题。
崇祯三年,后金在朝鲜抓走了几十万人,朝鲜人也和中原汉人样,习惯了自由人的生活,对在后金当奴隶肯定会有反抗,而后金只会屠杀,不出两年,又有可能再次杀入朝鲜杀人抓人。如果维持几十年这样的环境,朝鲜人就可能消失。
朝鲜即使不灭亡于后金,朝鲜的命运也只有两个,一个命运是继续保持自己的独立与独自发展,另一个尊从强国的意志并服务于强国。
什么是强国,现在的后金是强国,以后进行殖民统治的西方国家是强国,民治维新后的日本是强国。无论是现在的后金,还是以后的殖民者,都不是一个朝鲜能单独抵抗的。
现在后金抓了几十万朝鲜人当奴隶,且不说朝鲜的损失,单纯后金增加劳动力,更多的女真人能脱产进行军事训练,就对大明和朝鲜不利,必须制止这种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