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之北的三卫建立之时,莫日根也想来参战,朱弘开始不同意,说莫日根的角色不同,不应到可能的前线。后来在莫日根的要求下,同意在后来的承德的地方建一城,开辟一市场,即做为三卫的后勤支援,也为附近的蒙古人提供物品,因为承德还是气候较好。
莫日根的主要任务是占领北平行都司的西部,因为林丹汗战败西移到了归化,金兵又还没有重兵有效占领,是一个真空地带。莫日根部落本来就是收留失散的或没有部落的蒙古人,现在力量强了,调整配民工队,正在进行修城堡链向北延伸的工程。城堡链从现在的城堡,经满套儿到开平卫以及更远的北方。建立一条由小城守护的路深入到蒙古部落的内地,以建立市场和提供生活用品。
满桂做战勇敢,有蒙古人的直性子,也适合在有蒙古人的区域发展,调到长城以北的原北平行都司区域较适合。满桂虽然做战勇气,但其它方面就有不足之处,民政和防奸细的能力就不足。
后金的奸细,大同段和昌平段防守得较好,蓟州段也勉勉强强,宣镇段较差。宣镇的张家口,名义上是大明的区域,实际上已经成为后金的情报基地和供给基地,宣镇的其它地区也有许多后金奸细。后金入寇退走后,到了必须收网打击的时候了。
卢象升的天象军虽然编练有一年多,也经历了北京保卫战的锻炼,但还需要训练,于是就调到宣镇,也希望卢象升扩大骑兵队伍,现在只有一千多骑兵,总兵力近二万。崇祯有意向让卢象升出任北平行都司指挥之职。卢象升进入宣镇,同时新军系的反间人员也进入宣镇,情报处也加强了在宣镇和九边的力量。
朱弘定好了各关键位置的职务,对那些功劳,官职升迁,谁赏什么太保、少保之类都依文官的按排,只要不是太弄虚作假就行。
按排好了北方事务后,对西南事务也提到议事列程中。首先,让秦良玉的白杆兵休息一段时间后回四川。后从禁军中抽调人员,整编一个新军旅在秦良玉加川之季派到西南执行任务。
纤夫帮掌握了长江,对四川的掌握虽然不如湖广以东的地段,但也有力量深入到了四川。现在需要的是延伸对长江的掌握,了解西南、研究西南、稳定西南。
有人说,明朝不是亡于后金,也不是亡于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而是由于西南的叛乱导致明朝的危亡,此崇祯认为这是一种有点偏颇的观点。
天下一盘棋的观念需要,西南叛乱的危害有多大也值得考虑,西南的叛乱过多的消耗了明末的军力和财力,导致明末过早的进入了无钱办事的状况也是事实。
奢崇明、安邦彦发动的西南叛乱,到崇祯二年八月就基本平定了,奢、安易平,引发西南起兵的原因难平。皇帝系统不但要从表面上平定西南,也要从根源上平定西南。
现在到了必须了解奢、安为什么起兵的时候了,起兵的表面原因和社会原因都应了解,必须对西南的民族有个较深入的认识。
可以说西南人在末世社会和自然灾害前也存在生存的困境,在困境前治理得不好,就是引起下层人员的反抗,加上西南民族众多,自然是有人会有从民族之间做文章。
明末社会中,政府在汉人区域都治理不太好,在少数民族区域也不会好到那里去。西南的问题即有下层人为了生存而反抗,也有人看到明朝的腐蚀起而争天下的心理,奢崇明、安邦彦起兵造反,就是为了争天下。
只要西南的社会问题存在,就有可能出现反叛出象。奢崇明、安邦彦反叛只是当时刚好出现的代表,如果没有奢崇明、安邦彦,也有可能是其他人。
奢崇明、安邦彦的反叛平定了,但其反叛的余部还没有完全清除,余部中肯定会有部分人想继续叛乱。先前一段时间,由于全力应对后金的入寇,对西南关注不到,现在必须进入西南,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