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兵到了北京,基本上完成了示威任务,却是无奈而走。
另一个目标是抢财富和人口。此次金兵也是抢了些财产和人口,但数量不太多。在另一个时空,由于没有明军反击金兵的抢劫,金兵掠劫了几十万人口,大量的财富和粮食,以后五年都不需要来抢劫,到崇祯七年才有金兵再入寇。
这次由于有明军反击,金兵抢劫的数量减少了许多。事前,皇家钱庄动员大家存银到钱庄,虽然只有部分人的银子存入了钱庄,也减少的金兵抢劫的数量。在金兵与明军的抢劫与反抢劫的战斗中,也抢回了部分钱财,事后,光新军上交的就有上百万银子之多。
战斗中的明军胜了的战役许多金兵逃跑了,但许多金兵掠劫的人口逃不掉,没有被屠的人口大都回来,被金兵押送到关外的人口只有十多万,只是另一个时空中的四分之一。
这次金兵入寇与另一时空最大的不同是金兵的人员损失,那次金兵总损失人数都只是几千,可以忽略不计,这次是二万多人的损失,虽然辅兵占了一万多,蒙古人又占大部分,但女真战兵也损失了几千人,再加上受伤的女真人,金兵不可能忽略了。
大明损失则比较大,钱财粮食损失不算,光人口就上百万,被金兵占领过的村庄都被烧毁,杀光,抢光。
金兵在掠夺人口时反抗者和老弱都杀了。一般情况下,青壮人口只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金兵占领过村庄的青壮全都掠抢,老弱都杀,加上带回的路上有人受不了要损失部分人,尤其是少量女性想不开而死,能存活到辽东的人口只有被抢地区总人口的少量,也就是说,要有四、五个人口的条件下,才能抢劫一个人口到辽东。此时的后金也掠夺过二十多万人口,其中有十多万人口又抢回来了,但后金兵在掠夺那十多万人口过程中,杀了几十万普通居民和老幼。
原先历史记载,崇祯二年后金入寇抢回奴隶四十六万,那四十六万的奴隶需要大明付出近二百万的人口代价。后金兵在抢劫人口的同时,也在大明境内制造了大量灾民。
孙承宗在通州迎敌,金兵来攻,孙承宗依通州城而守。通州不是金兵必攻之城,而通州守军有近万,金兵没有下死力气打有城防的城。二个多月后,金兵退,孙承宗却不能围歼敌军,因为金兵大都是骑兵来去较快。
崇祯三年初,金兵从北京退走,孙承宗准确的判断,金兵到了退兵的时候了,孙承宗拿起了收拾残局的姿态,对此姿态崇祯也是很满意。
金兵从北京城下退走,北京城下的袁宗焕和满桂一时还没有反过来,孙承宗的军令就来了,军令说,在保护自己有生力量的前提下追击金兵,不能让金兵安心撤退。
金兵步兵辅兵先走,掠劫的人口也先走,走在后面的是几万精粹骑兵。袁崇焕怕金兵反埋伏,谨慎追击,又与满桂配合不好,没有取得什么战果,倒是特种兵,在一次夜袭中烧了一批金兵的粮食。步兵只能对金兵战领过的村镇进行收复或恢复,战争又推回到永平府境内之地。
皇太极在退出长城时,留下了一点兵力守边境四城,心想,我们打不下北京、昌平,也让你们打不下我们的尊化、栾城、迁安、永平。
孙承宗知道追不上骑兵,也没有拚死追击,而是慢慢进军,就是骑兵也边进军边休息,战后体力恢复也很重要。
孙承宗是总参谋长兼蓟辽总督,有权指挥城外明军,孙承宗收笼北京地区的军队,逐步收复失地。孙承宗稳步进军,用了较多时间才到有后金兵防守的栾城,孙承宗也不急,军队先休息,等大炮都到齐了后,做好的充分准备后才攻城。
战斗开始后,先用炮火摧毁后金兵防守阵地,后用骑兵冲击敌人,再用步兵配合,充分体现了明军兵与炮火结合,步与骑结合的战术。皇太极准备不让明军攻下的边城之一,栾城,一天就打下来了,这就是有炮火的明军与没有炮火的金兵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