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秋季收割完成之时,崇祯就想到后金过不下去了,今年会来抢劫。后金会不会和另一时空一样的进攻路线,还是因自己的来到而发生变化?不管怎样先做准备,因为情报不足,只能从大至情况中推断。
崇祯清楚,后金内部整顿差不多了,后金的生活物资极缺,必须进入大明抢劫,才能获得必须之物。
崇祯通知总参谋部和兵部提防后金今年秋冬的进攻,自己则加强信息和反间,同时也通知近卫军做好今年秋冬可能有大战的准备。
原先入寇后的后金,因抢劫了运河刚运到通州附近的北京地区过冬用的粮草,而收获颇丰。现在有总后勤部,指挥较灵活,先把北京地区过冬的粮草运入了北京城等地。新军和皇帝系统的宣传部门,要求北京地区的粮食藏好,最好是现粮卖掉,钱存入皇家钱庄,还尽量动员北京地区,特别是北京到山海关沿线地区的人到南方或其它地区避祸。
在外的,北方还有李信和田见秀是近卫军系统,是直接由皇帝管理的军队。于是,通知在大同的李信准备好物资并随时准备出征,通知在昌平的田见秀,准备好粮食和弹药,注意城内动静及长城的变化。
原先后金军是从蓟州进攻的,此崇祯最不放心的是蓟州。赵率教虽然调到蓟州,但在当时的综合条件下一年多的时间,很难建立完整严密的防护体系。一旦后金大队军队来袭,赵率教可能拚死反击。另一个时空,赵率教只是率兵增缓尊化,以几千兵就去攻打几万的后金军,且是三天行军后的疲劳之师,都义无返顾的陷阵,现今是其自己的责任防区内,更将会拚命。
崇祯还是坚持以前的观点,不轻易与后金的主力决战,自己几年的训练,一时难以敌过后金几十年的精锐之师,必须要自己的力量增加到一定的程度,或后金的力量削弱到一定程的程度时才决战,但在决战之前,如果敢战之将都阵亡了,还决什么战。必须救下赵率教,也必须救下此战可能阵亡的勇将,如满桂等人。
现在是战时,有道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赵率教也是在外的将,怎样才能救下赵率教呢?朱弘想了很久,只能尽自己的能力去救。朱弘向赵率教写了封亲笔信,大意是后金可能会来攻,能不失城最好,在必失城时,以大城,重要的城为重点,比方说,蓟州城比尊化城更重要,希望赵率教和其四千精粹骑兵守好蓟州城。因为朱弘知道,后金兵不会攻打蓟州或不会拚命打下蓟州。为了使赵率教执行命令,朱弘也要求蓟辽总督孙承宗也劝说赵,也另派新军代表到赵那里劝说。
按排好赵率教的事后,朱弘也对北京的事务进行按排。计划京营入北京城守城,旗手营守紫禁城,其他亲卫军守皇城。守皇城不需要那么多人,还是按老规则,一半的人守皇城,毕竟皇城还是重要,需要人守,且适当的时候可以增援外城的守卫,一半在外野战,新军也到了检验军力的时候了,能不能与当时的最强军金兵一战,是新军的试金石。
一半的新军,即一万多人派出京城,以山海关到北京的路为中线,南边分一半,北边分一半,先熟悉地形和熟悉与情报人员的交流方式。其战斗任务不是与后金主力决战,而是打击后金分散外出的抢劫部队。
金兵突破尊化附近的长城后,迅速结集力量攻打尊化,赵率教还是带兵到尊化附近想增缓,金兵也早就摆出围城打援的阵势,这次赵率教没有冲入敌阵死拚,而是在外骚拢,不久尊化失陷后,赵率教退回了蓟州城。
金兵在攻打尊化的同时时,也分兵攻打了长城附近的其它城,攻打的主要目标是迁安、永平。意外的是有些地方的县官和地方武官不但不抵抗,反而投降了后金。这也给反间的部门敲响了警钟,反间还有许多漏洞。地方官的投降只是暂时减少了屠杀,但没有制止金兵的抢劫,对金兵来说,不战而能抢劫是最乐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