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时间内排队和体操是主要内容,列队和体操熟练后,就要训练主要的军事内容。
总的来说,侍卫的训练首先服从纪律的习惯,要每个侍卫都明确自己的责任,做到尽职尽责。其次是是团队精神,团队精神主要是通过体操和一致性动作来训练。再其后是武力训练,武力训练准备选用长抢作为基础武器。
林寒和李松等人还是称职,总结出了长枪阵战,对长枪阵以训练三个内容为主,一是刺杀的力量和准度,就是目标要准,选中敌人弱环节能剌中,力度要够强,众人齐心成阵式攻向敌人,是第一层应掌握的内容。二是二人以上的配合,这是第二层次的内容,二人同时向刺向一人的不同的部位,甚至三人、四人、五同时刺向一人的不同部位,练习配合度和协同性。三是遇到高手,突破了枪尖,到了枪柄的位置后,后排的枪阵刺向敌人,前排的人后退后再形成枪阵,再次刺向敌人,形成两排配合的枪阵轮流刺向敌的步伐身法。再者就是阵战中有人受伤或牺牲后的替补,阵形变化等都有一套。训练中建立在循序渐进的方法上,如练习刺杀的准度,力度,一个一个的内容练习。战阵还经其他朋友论证,前排和后排相互配合,侍卫的进退和旋转步伐,整个战阵具有很强的攻击力。这种阵法易学,短时间就能学会,比戚家军的鸳鸯阵简单得多。
其实旧军营,一般都有三个队,第一队按戚家军鸳鸯阵方法练兵,第二队是长枪兵,必要时可以组织临时的屠马阵,第三队是刀兵或其它兵。旧军队的练兵理念并不太落后,只是兵员不足,缺少练兵的钱粮,军官或文官贪污,军队疏于训练,战力低下。
现在王府侍卫没条件训练鸳鸯阵,确定练习长枪。林寒、李松等人自然借用第二队的长枪训练方法,再加上练武功时的循序渐进,结合江河中对长枪的有关特点,即提高个人战力又训练整体配合能力等要求制定训练内容。
侍卫进入了基础训练,一切都进入了常态,朱弘也是上课,随侍卫练习,与老侍卫谈话了解社会。只要是在王府低调行事,一切都还可以,唯有经济不够宽裕。
朱弘决定派人参与一此贸易活动,一方面改善经济条件,另一方面把触角伸向社会。虽然许多藩王都参与贸易,发现了也不怕,但朱弘还是小心为妙,只是派人参与,不挂王府的名号。
朱弘需要作生意的人才,徐应元向朱弘推荐了两人,李野和周俊,也是原先王府的人。信王虽然现在还是无权的王爷,但皇帝重视,也按置一些可能的人才,可能的人才就是看起来素质还好的人。
朱弘知道徐应元推荐的人是王府内在做生益方面最佳的人,朱弘也只能在王府内选人,在王府外海选也不知谁是否真有能力,在王府内选择还在为人上多少知道底细,有点可靠。朱弘与李野和周俊讨论生意的有关业务,朱弘三人出奇的意见一致,都主张先易后难,先就近做些供应蒙古人的日常生活用品,再做其它的。
于是朱弘先让李野和周俊先在王府附近租间店门当起了掌柜。
李野和周俊按蒙古人最需要的物品采购了十几车货物如锅、碗、罐、布、粮食等,然后向边关出发了。北方人的车是马或驴带动的本制运货车。
大明和蒙古人的边境贸易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原先大明与北方的蒙古人时有冲突,蒙古人以掠夺抢劫边境为主。到戚继光整顿的大明边军战力提高后,蒙古人对边境的攻劫,就抢不到什么东西了,再其后,经当时宣大总督王崇古精心斡旋,最终,俺答汗接受了大明顺义王的封号。俺答汗代表大部分蒙古人结束与大明的武装对抗,大明也在张家口,开设马市,用蒙古人需要的粮食和生活用品,换取大明需要的战马。张家口是官方的马市,同时也不限制私人交易,随后,一些边境地区也半公开的与蒙古人进行交易,蒙古人也对战力提升后的大明有了尊重之心,大体上放弃了武力掠攻边境的行为,而是努力维护边境贸易的存在。蒙古人也清楚,尊守规则,大家都得力,违反规则,两方都受苦。后金兴起后,边境马市有所收缩,但私人走私贸易始终没有禁绝,私人贸易处于半公开状态,在项业内,有潜规则,包括给边关多少费用都有潜则,尊守规则,大家都赚钱,破坏规则大家都没钱赚。蒙古人的生活用品极缺,自己生产的极少,大都需要的大明供应,需求量大,这是边境贸易存在的基础。在众多的贸易队伍中,加入一股小小的贸易队,还是有成功的可能。
李野和周俊是生意方面的人才,对生意相关的事项也清楚,有什么潜规则,要如何打通关节,过边关的费用如何处理,也有所掌握,这些都不需要朱弘操心,朱弘即使想操心也没这个能力,大明的许多事都还不懂,只能放手让人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