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他身高七尺,面色白皙,说话间脸上始终挂着笑意,不过从他脸上的皱纹来看,年纪应该也不小了。
眼看着魏忠贤来到自己的身边,王承恩走到朱弘声旁,低声说道:“殿下,这位就是九千岁”
朱弘听了之后,点点头。朱弘不等魏忠贤说话,主动上前一步说道:“厂公,近来可好,多日不见,厂公的气色越发的好了。”
朱弘不得不主动招乎魏忠贤,因为必须化解生死大劫。魏忠贤听到有人跟自己说话,他向着后面一挥手,身边的狗腿子们就叫大家起来了。
“呵呵,原来是信王殿下,老奴也是有些日子没见到殿下了,听闻前几日殿下从马车上摔出来了,无恙否?”话语里却听不出一丝关心。
说完话,魏忠贤抬起头盯着朱弘看。
朱弘道:“有劳厂公挂念,已经痊愈了,在我卧病的时候厂公还把自己的亲信派下来到我的王府,朱弘还没时间去当面道谢呢?”
“哪里哪里,我听说殿下最近醉心于佛学,老奴有时间还想和殿下你探讨一番呢!还望殿下不吝赐教”魏忠贤一边说还一边摇头。
朱弘连忙说客气客气,“雕虫小技不足挂齿。”
“殿下请入座吧”,魏忠贤一伸手,指引朱弘坐在右边的位置。
朱弘微微一笑,坐了下来,这时候魏忠贤也没有理会其他人,径直来到中间的桌子前坐了下来,仿佛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
通过刚才的几句对话,朱弘认识到魏忠贤是一个多么难缠的人,虽然自己是个王爷,魏忠贤好像隐隐有些示弱,其实话语间都是在试探自己,毕竟自己是当今皇帝的弟弟,如果真的以后有什么企图,魏忠贤怕控制不了自己吧!
朱弘冷眼看着坐在那洋洋得意的魏忠贤,心里隐隐的有种不舒服的感觉。
明朝继承了宋朝的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原则,但明朝始终没有弄清楚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具体规则,也就是说明朝的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中,没有弄清楚皇帝的权力内容与士大夫的权力内容的不同之处和各自应占的比例,实际存在的状况则是因人而异,皇帝强势则士大夫弱,如太祖、成祖时期,皇帝弱势则士大夫强。万历皇帝本想当强势皇帝,但强势的张居正把持朝政,皇帝在朝中也不能如意。到了明后期,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还是皇帝与士大夫共享天下,或二者兼而有之,皇帝和士大夫都没有弄明白,反正是情况更复杂了。
整个明朝,皇帝与士大夫的矛盾起始存在,为了限制士大夫,明朝皇帝起用了多批权力特大的太监。明朝皇帝认为,太监是自己的工具。纵观整个明朝,也没有出现东汉或其他朝代那种宦官也能主持皇帝的废立局面,明朝的太监还真是皇帝的工具,客观来讲,只不过是不太好的工具。整个明朝,有点过为的太监只是刘瑾,王振则是内奸式太监,最著名的太监则是魏忠贤。
魏忠贤在天启皇帝前面,表面上还是始终做到听话,皇帝说不能动孙承宗,魏忠贤就不敢害孙承宗。魏忠贤之所以能从底层打出来并掌权,是因为其也有点能力。魏忠贤最后还在党争击败东林党,掌握了朝政。问题是魏忠贤没文化,是市井无赖,国家权力不能掌握在无文化者的手中。最后对魏忠贤的评价也许被夸大了罪过,黑化魏忠贤的“功臣”是东林党人,因为东林党有文化,也与拥有文化的其他人为亲友,历史是有文化的人写,后来写史的文人把魏忠贤的罪恶放大了,而东林党则说成正义的化身。
不管真实的魏忠贤怎样,但此时的魏忠贤与朱弘有生死劫,朱弘必须小心应以对。
其实魏忠贤今天来赴宴,一方面是因为皇帝不能亲自驾临英国公府,叫魏忠贤代表自己来参加,以示对朝廷功勋的宣慰。另一方面魏忠贤知道今天来的人一定很多,甚至还有几位亲王。借着这个机会,魏忠贤也想立一下威风。
一般而言,王爷成年之后都会被分封到自己的属地,每三年才有一次进京的机会,手上也没有实权,所以这样的王爷魏忠贤倒不是十分在意,反倒是信王朱由检,是当今皇上的弟弟,今年已经十六岁了,却迟迟未分封,一直留在了京城,这一直是魏忠贤的一块心病。
魏忠贤有可能从皇帝的角度,打击藩潘王,逼藩王早点就藩。所以他派亲信太监李钱进入信王府,监视信王的一举一动并向他报告。
时间刚过巳时,眼看着宾客都已经到齐了,张维贤也来到了高台上,和魏忠贤坐在了一起,当他的眼神和朱弘相对是,朱弘感觉到张维贤有点不好意思,毕竟作为亲王应该是坐在最尊贵的位置上的。现在却屈居人下。
不过现在是魏忠贤掌权,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
朱弘微微一笑,朱弘不想让张维贤为难,也不想得罪魏忠贤,朱弘只想安安静静的把这宴会度过去,安全的回到勖勤宫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