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过吴淞铁路的来龙去脉,郭嵩焘感慨道:“真是可悲可叹,洋人在我们的国土上建铁路,到头来,反倒为粤匪做了嫁衣裳。我们大清朝也是,花冤枉钱赎回铁路,把机车运到外海沉没。传出去,真要被洋人笑破大牙。”
肃顺倒另有想法,觉得郭嵩焘与洋人走得太近,需要提醒他一下,便说道:
“筠仙,你一片忠心,我们都很清楚。但现在京里颇有些你的流言,说你接近洋人,有失天朝威仪。你可得千万留心,不要被那帮都老爷抓住了把柄。”
郭嵩焘为人倜傥不群,说话办事颇有些特立独行。在山东,他打破官场规矩,与山东官场不睦。在僧格林沁的大营,他同样自视甚高,与僧王屡有过节。
最令肃顺担忧的是,郭嵩焘与洋人过于接近。别人讲洋务,大部分说的多,做得少。郭嵩焘讲洋务,标榜知行合一,不仅说,还亲自学,亲自向洋人学。
有一次,郭嵩焘酒喝多了,豪言要出使欧洲,到英国亲眼看一看。这种狂傲的姿态,令京里的士大夫大为不满。
为此,有个顽固派文人攻击他,在他门口贴了幅对联:“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
听过肃顺的劝告,郭嵩焘却不以为然,说道:“亭公,我为国尽忠,何必在乎那些丑类的诽谤?开放通商乃是大势所趋,大清必须开放,而非保守。
“敝人不才,蒙皇上赏识。我若不敢讲真话,若还要惦记自己的功名利禄,谁还敢讲真话?谁还愿意实心办事?”
肃顺大受触动,说道:“筠仙一片赤诚,实乃古之肱骨大臣。但筠仙也要知道,在我们大清,做官容易,做事很难。我们要想实心做事,除了一片赤诚之外,还要得到皇上的特别信任。
“皇上英明果敢,聪明绝顶,若放在以前,绝对是一代明主。然而,皇上对洋人非常猜忌,一直不肯接触洋人。那些顽固派也趁机鼓噪,说什么办洋务是以夷变夏。
“我们做臣子的,既要实心办事,也要体谅皇上的苦衷。中国乃天朝上国,鸦片战争以前,大清有三十多个藩国,各国皆奉大清皇帝为共主。
“鸦片战争过后,中国被迫五口通商,洋人纷纷来华。道光皇帝天威有损,毕竟还能维持大一统的局面,洋人也不至于太猖狂。
“今上一即位,各地民变四起,先是长毛,接着又是粤匪,简直没过上一天好日子。眼下粤匪坐大,洋人又不顾天子尊严,趁机追索商权。
“皇上寝食难安,肝气日甚,想求助洋人,又抹不开面子。你可不要为了办洋务,向洋人委曲求全,有失天朝上国的尊严。不然,言官一纸奏折,皇上必然动怒。”
郭嵩焘第一次从肃顺口中说咸丰“肝气日甚”,心中不由得生起一丝忧虑。外间常有传言,说咸丰在紫禁城内抽大烟、酗酒。肃顺说他肝气重,看来并非空穴来风。
他只得说道:“亭公谋国之深,实非我等所能及。”
沉默片刻,三人开始接着研究徐继畬的奏折。其中有一条,讲明“欲图自强,非将旧制水师更为轮船水师不可”,这便是请建现代海军了。
肃顺看到这段,忍不住连连叹气,说道:“轮船水师为大清所急缺,但兴建轮船水师最是困难。轮船耗资巨大,技术、人才缺口极大。想建水师,真是无从下手。哎!”
高心夔插话说道:“朝廷要办水师,最方便的方式,便是委托直隶总督办理。直隶总督为疆臣之首,可以节制山本、河北、山东三省,对河北、山东两省的海面有统一辖制之权。”
肃顺沉思片刻,说道:“正如伯足所说,直隶总督乃疆臣之首。军兴以来,很多人以军功搏击功名,湘军大佬多出任督抚。
“去年,江南沦陷,朝廷对直隶总督看得更重,常用满人担任直督。但我们满人,实在是不争气。观诸朝野,哪个满人大臣能兴建轮船水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