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问责(2 / 2)

南明北归 思归北鸿 0 字 2021-09-25

这一年已是大清顺治二年,北京皇城的殿宇已经修缮一新。就在一年多前,皇极殿被焚毁于李自成的大火之下。如今重建,改名为太和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在北京中轴线上依次贯穿,气势雄伟磅礴,多尔衮见了也不由得生出对皇家的敬畏之心来。

“老奴可沾摄政王的光了。”刘公公含笑说着,侧头便向车窗外望了几眼。“摄政王地位尊贵,有紫禁城骑马之权。”刘公公一边张望一边说:“这条道儿老奴也不知走过多少回了,还是头一次坐轿子进来呢。呵呵,心里倒还真是惶恐得紧。”

多尔衮也是勉强一笑,道:“惭愧。皇上赏的是紫禁城骑马,但本王也习惯了汉人的轿子。”

“嘿嘿嘿……”刘公公掩嘴笑了,说:“到头来,还是汉人的轿子舒坦。”

“刘公公说得是。”多尔衮微一点头,然后面容又板了起来,恢复了之前的阴郁面色。

轿子落在中和殿之前,多尔衮和刘公公一同下轿,一同整理衣冠。“摄政王,咱们一块走吧。”刘公公说了一句,便随多尔衮一起拾阶而上,进入了中和殿的殿门。

这天烈日当头,但多尔衮一进殿来就感受到一股肃杀冷气贯透全身。他不禁打了一个冷战,抬目一望,望见了上座的小皇帝顺治,也望见了顺治身后垂下的珠帘。这珠帘背后影影绰绰地有一个妇人的影子。而下首也坐着一满一汉两个人。这个满人便是肃亲王豪格,此时正目光锐利地望着多尔衮;而那个汉人便是被封“三等轻车都尉”之爵的洪承畴。

多尔衮面露狐疑之色,目光与洪承畴略微一触,后者便匆忙避开了,像是在逃避什么似的。多尔衮更觉得奇怪,心中也隐隐升起了些不详的预感。

“臣多尔衮参见吾皇万岁。”多尔衮跪在顺治皇帝的面前深深一拜。

“平身吧,赐座。”顺治用颇为流利地汉语说。

多尔衮随即站起身来,说:“谢皇上赐座。”然后便坐在了给自己准备的位子上。这个位子正好与豪格遥遥对视。豪格那冷若冰霜地目光落在多尔衮眼中,就如芒刺在背,十分地不舒服。

顺治将清冷地目光向下一扫,向多尔衮发问道:“豫亲王多铎久攻扬州不克,又轻弃镇江,擅杀降将。这事皇父可听说了吗?”

顺治这话说得杀气腾腾,多尔衮不由得不心惊。攻扬州、弃镇江、杀降将都是事实,但顺治又分别加了“久”、“轻”和“擅”字。在威权极重的专制时代,单凭这三个字便可要了多铎的命。当年的袁崇焕也是以一个“擅杀大帅”的罪名被判了凌迟酷刑。对此,多尔衮怎能不明白。

于是他急忙起身奏道:“启禀陛下,多铎罪大恶极,臣虽为其兄,不敢包庇。只是他弃守镇江以及杀掉降将刘泽清则有很深的缘故,望皇上明察。”

“哦?”顺治嘴角一瞥,笑道:“不知是什么缘故?”

多尔衮略一迟疑,解释道:“当日他听说徐州的李成栋部忽然向淮安进逼。若是淮安为明军夺去,我正白、襄白两旗拢共的十万大军便进退失据,难免为明军所歼。所以他弃镇江而守淮安,只是以策万全。”

“哼!说起来真是天大的笑话。”顺治皇帝起了轻佻之态,不无得意地说:“那个李成栋是来攻城的吗?人家是投降来的。为了一个李成栋,居然弃守长江口的重镇,岂不荒唐!”

小皇帝虽然还不到八岁,但却雷厉风行,每一句话都点在要害上。多尔衮面红耳赤,哑口无言,愣在当场。

“皇父,你倒是说话呀!”顺治瞪着一双眼睛加重了语气。

“咳咳!”帘幕背后的皇太后重重地咳嗽了一声,意思是要提醒小皇帝不可对多尔衮逼迫太过。众人都是互相看看,明白了太后的这层意思。

多尔衮也将头微微抬了抬,心中涌起一股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