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内寂静声,都在回味这首诗。然后才有窃窃私语讨论声嗡嗡的传开。一声咳嗽吸引所有人注意。孙重山的声音响起道:“不,这是一首言志诗,从园中葵的生长到百川东流不复返,从万物的自然法则中感慨时间不可逆,借物及人。劝人惜取青春年少、努力向上,莫使光阴虚度。当的是一首很不的佳作......。”
他廖廖几句,即点评精准。周围聆听的士子们暗暗点头。也因林国栋这首诗感到极大压力。石灵、闻人一鸣等人听完也沉默起来,也许是找不出此诗薄弱之处,驳可驳。从这首诗对他们心灵的冲击,他们心中也是佩服的。
苏佑之前也在疑惑举行这等热身会的意义何在?现在明白,这些学子们是为了将自己的佳作通过此类文会提前发表,让人品评,特别是得到像孙太学这样的名家点评,作品立即就能名声大噪,被人传颂了。先在热身会打出名声,引起广泛关注,就有可能在“玉章迎春”盛会上一举成名。相当于提前做广告宣传,难怪他们对这些大大小小的诗文聚会趋之若鹜。
孙重山确话锋一转道:“林公子确有诗才。如果不是我前些天得闻一首上好佳作,否则林公子这首将是我近年所闻最好的诗了。”
林国栋道:“哦,竟有此等佳作,孙太学士可否吟来一听?”
他大方应答,显示宽广的心胸。周围的人又是点头,这林国栋确实不凡,且极为自信。并不因孙重山将别人的诗置于其上而心生不满,反而坦然相邀。难怪帝都士子认为他的文才可列鑫浩前三,甚至有人拿他与秦紫烟比之文坛金童玉女。
孙重山对林国栋印象挺好,就点点头道:“嗯,我所闻乃是一首新词,我也不知此词牌名。这首词的作者本人也在现场,如果他愿意说出词牌名,就请他自己说吧。”
孙重山的说又引起嘈杂的议论声。皆在猜测作者是何人,能得孙太学如此推崇,定非名之辈。有人猜是可列为鑫浩新进三杰的另外两人,张广瀚或者李开元。像秦文韬名气当然更大,但年龄也比这几人大,所以并不与他们排名。秦文韬在早些年也是极为活跃,常出入各种诗会场合,佳作频出,风头两。到这几年收敛了心性,只有相熟之人才知道他专注在幼女欣童的培养,心思放到家族的学堂事业上面了。
孙重山徐徐吟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风雨也晴。”
周围又是一片安静,到场论男女皆颇具才华,“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两句一出,立即就能感受到其中的磅礴气势,心神即吸摄......。
石灵击节赞叹:“上阕渲染风狂雨骤,雨中赶路的艰难。“莫听”,“何妨”,“谁怕”等字眼表达面对艰辛、挫折不畏惧,反而以洒脱的心态勇往直前。任凭风吹雨打,我自潇洒面对。
下阕笔锋一转,风雨后也会放晴,经受住逆境就有希望的转折。最后,哪有什么风雨和晴天,都是心中的执念,更是将人生态度升华。真是好词啊!”
石灵评完闻人一鸣接着评。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将这首惊世之词点评的淋漓尽致。不得不说,品评的非常精准。苏佑不知这二人的才学如何,但这评论水平确是让他惊异。
孙重山当时听到这首新词,从中感怀自身,词中风雨即象征人生风雨又指仕途的风雨,他因怀才不遇而压抑的心境就豁然开朗,胸中舒畅。这时再次吟出,仍感心神激荡,真是磨炼心境的好词啊。
论小楼内还是园中的才子佳人,皆为此词震惊。一些上了年龄、经历过风雨的人更是心生共鸣,词中的豁达人生态度让他们感触良多,从这首词作中获得的好处更大,心境得到巨大提升,一时对孙重山充满感激。
如此绝世词作,孙太学士说是近年最佳都是谦虚之言,简直是可传世之作!不但近几年,再往前几十年也难找到能与之比肩的诗词出来。此词一出,小园一时再人敢吟诗做句,皆被此词镇住。
林国栋同样听的心荡魂摇,激动难抑。他也是磊落之人,感受到这首词带给自己的冲击力,对着孙重山所在的小楼一揖到底,道:“果然是绝妙好词!国栋所作与之相比好似小孩玩乐之句,远????????????不能比也。学生受教了。不知此词是何人所作?”
他自陈不如,给人胸襟宽广之气度。而且他长相白净俊秀,已有不少小姐佳人对他眼露倾慕。当然小姐们对那首词的作者心中更加期许。
苏佑想不到孙二爷又将他那天诵的《定风波吟了出来,他当然不会站出来承认这是他的作品。对于白山期待的眼神也是装着没看见,好像与他关,还一脸好奇状。
再闻《定风波,苏佑心神已没有多少震动。但《定风波词对其他文人学子的震动确是巨大的。他们之喜欢参与各种文会,就是为了积累才识,磨炼心境。但他们也没想到竟能听到如此绝世佳作,使得多年积累在这一刻升华。
苏佑以前以为文人只适合从事一些治理性的工作,比如管理一个部门、一方城池,为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做贡献。听军队中也有文官,也以为只是做为参军指挥,发挥他们在兵法上的才识。
后来才知道,文人的心境能对抗神压,从而能指挥落定、组织有序,赢得战争。按孙黄河的话,心境一重可对抗明神高阶而不乱,二重可对抗动神,三重可对铸神。
原来心境还有这样的作用。苏佑当时听到孙黄河讲述时感觉骇然,心境三重的文人手缚鸡之力,却能面对铸神强者的强大威压而不乱。要知道铸神强者在一场大规模战斗中的作用是极大的,能笼罩方圆千丈战场的威压一但施展开来,一方将士幻觉丛生,这仗还怎么打。而这时,保持冷静的文官就能临危不乱,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
全场文人摇头晃脑,眉飞色舞,都从这首词中获益匪浅。苏佑脑海冒出“文以载道”,文人不能修炼五行之气,确能另辟蹊径,以另一种方式与修士对抗。这也算是以文入道了!
孙天赐面有狐疑,他想起妹妹在苏佑房内拿走的那几张纸。就望了苏佑一眼,见他面上同样有好奇之色,心道难道不是他写的?
小园安静了片刻。孙重山道:“既然他不愿意站出来,我就不说出他的名字了,以免自讨趣。你们继续吧!”他虽这样说,但出了这样一首妖孽般的词作,还有谁人敢出来现丑?
房内众人皆挤到阳台上。南郭士杰感叹道:“绝世好词啊!此词一出,今晚当再他词。”
自认博学的石灵完全为这首词倾倒。桀骜的闻人一鸣仍是一脸不可至信,但他闻此词得到的好处确是不争的事实,摇头叹道:“此词真是一剑封喉啊,到底是何人所作?我想不出年轻一辈谁有这般才华,能写出此等惊艳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