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他身材标准这个特点来看,他一定有健身或锻炼的习惯。”
直播间里,
“提醒一下,苏警官,距离24小时破案,已经过去了3个小时。”
“是啊,时间过得好快。”
“不懂就问,知道了嫌犯的身高和有健身的习惯,就能破案吗?”
“即便是知道嫌犯叫什么,在哪儿出生,也不一定能抓住罪犯啊!咱夏国人太多,随便找个地方一躲,保管谁也找不到。”
“我可怜的苏警官,24小时破不了案了,呜呜呜!”
苏尘的推论在观众眼里不算什么,毕竟身高和体形这两个特征太过大众化,观众很难认为这是破获的线索。
可是,一直窥屏的王海滨,已经陷入震惊之中。
因为,
仅凭不到5分钟的时间,苏尘在案发现场,就可以推断出嫌犯的身高和体形。
干了一辈子的刑侦,那个现场自己也去过,在现场足足转了一个下午,也没有发现这个细节。
虽然,这些细节,现在还不能帮助刑侦人员找到嫌犯,但苏尘从排查第一现场,到现在第二现场,发现的细节越来越多,这也意味着,锁定嫌犯的范围越来越小。
在他这个老刑侦眼里,即便是只知道身高和体形,也是一个重大突破。
虽然这只是一个推断,还需要更多证据验证,也足以让一个老刑侦震惊不已。
此时,黄强已经从银行物业那儿调查完回来。
“据物业经理回答,这个停车场已经多年没有绿化施工过了。”
“只有这一棵雪松,顶多就是保洁来打扫一下卫生。”
“看来,你的推断大概率没有!”
“你小子,肚子里果然有点料。”
听到黄强的夸奖,
苏尘挠挠了头,似乎有些不好意思,他淡然一笑说,
“我这些都是从书上学来的。”
“这些书都是咱刑侦老一辈专家用毕生经验写成的,我只不过是活学活用罢了。”
其实,黄强心里明白,这只是苏尘谦虚而已。
同样的书,全国有那么多人看,来案发现场的人员也都经验丰富,更有几十年的老刑侦,为什么他们没有发现?
归根结底,还是分析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帮助苏尘做出推断,这才是最让黄强佩服苏尘的能力。
黄强轻捣苏尘一拳,
“夸你一句,你小子,还真不知道脸红啊。”
“我们下一步怎么做。”
苏尘右手一挥,走,跟我来,咱们去第三现场。
苏尘在直播间打了个招呼,
“抱歉,开车不开直播。”
“一会儿,我们第三现场见。见证奇迹的时刻就要到了。”
说完直接下播,又惹得众多观众心里不爽,他们有好多问题想问苏尘,
“问苏尘,24小时破案的信心从哪儿来的。”
还没有来得及问,苏尘就已经下播了。
处发泄的情绪,只能到各大平台转发、谈论,这使得直接破案的热度又上升了几个名次,已经到了热搜18名。
2小时零5分钟后,下午15点17分。
苏尘和黄强到了第三个案发现场。
顺手打开直播。
到了现场黄强学着苏尘的样子,在银行停车场转了一圈,什么也没有发现,他还是不死心,又转了一圈。
转了三圈后,看着站在车边的苏尘双手摊开,嘿嘿一笑,
“这个停车场,没有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