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点头。
朱聿鐭问那年青的道:“家里的活忙完了?”
那年青人道:“早忙完了。现在都是屯田所,干起活来,全村的男女老幼一起上,有多少活做不完呀?”
朱聿鐭问道:“那你来还什么愿?”
“媳妇给俺添了个儿子,所以来还愿。”
“恭喜恭喜呀。”朱聿鐭问道:“家里添了人丁,那有吃的吗?”
那年青人道:“当今陛下圣明,俺家的婆子从生儿子那天起,就算是屯田所的人了,吃的喝的,都有都不愁。”
朱聿鐭又问那年长的道:“这位先生,那您来还什么愿啊?”
那年长的道:“俺没什么愿要还,当初天下大乱,为了活命,东奔西跑。当初建虏要俺剃头,俺不剃头,他们要杀俺,俺就跑到林泉寺里当了和尚。后来天下太平了,我就还俗回了家,这一回家里的活都忙完了,想来看看当初救俺性命的师傅。”
“好!”朱聿鐭竖起大拇指道:“有情有义,不忘旧恩。”
“那您这是来做什么啊?”年长的问朱聿鐭道。
“我也是乘着家里的活忙完了,带着几个叔伯兄弟们出来游览一番。”
两名香客走后,朱聿鐭又拉着茶博士聊天。
朱聿鐭问茶博士道:“小伙子,现在这儿算热闹吗?”
那茶博士道:“客官,这个热闹您得看怎么说。”
“那你说怎么说?”
茶博士道:“以前也热闹,逃荒的,要饭的,跑反的,也热闹,可是就是这茶没人喝得起。”
“那现在了?”朱聿鐭又递了一杯茶给那茶博士。
茶博士呷了一口茶,道:“现在没有逃荒的,要饭的,跑反的,哭的哭,闹的闹,喊的喊,叫的叫,论热闹现在不如当初,但是现在喝茶的人多了呀,大家伙清闲的时候,都会来这儿坐坐,喝口茶,聊聊天。”
朱聿鐭问道:“那你是觉得屯田好,还是各家种各家的田好。”
“屯田好。”茶博士想也不想就回答。
“好在哪里?”这是朱聿鐭最想知道的。
茶博士道:“各家种各家的田虽然收得多,但是一旦遇到天灾人祸,交不上朝廷的税银,那就得卖田卖地,等年景好了,这田就是别人的人,与咱没有一个铜板的关系。而且过去那一年农忙的时候,不因为争水要打死人啊?现在好了,一旦遇到天灾,大家伙一起上,而且如今各个屯田所之间还挖了引水的水渠,遇到旱灾的时候就从别的河里面放水过来,遇到水灾了就用水渠往别处分洪,以前那是想也不敢想啊。”
张英道:“各家种各家的田,也能挖水渠啊。”
茶博士听了这话,摇了摇头,不屑的嘿嘿一笑:“这位客官想来就不是种田人出身。”
“这话怎么讲?”张英问道。
茶博士道:“这位客官,俺是参加过挖水渠的,这挖水渠可不是小事。各个屯田所之间先得商量好了,水渠从哪里走,要占哪里的地,挖哪里不挖哪里,还得所有的屯田所都得有水渠过,这是一家一户做得好的?再说了,挖水渠那得多少劳力?都去挖水渠了,那田谁来种?当初就咱们济南城为了挖水渠,朝廷出动了官军,听说那官军的军帅是响马出身,杀人不眨眼……”
朱聿鐭知道,这是说的马重禧。
“可是没成想,这军帅也和咱们一起挖,俺敢把这话说得死了,没有屯田所,决然没有水渠,没有这水渠,那就还得靠天收,有没有饭吃还得看老天爷的脸,那里有现在悠闲的日子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