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平信纲道:“大老大人,明军确实是围住了我十余万大军,但是仅仅只是围住了,没有消灭,这说明二十万明军一时半会儿无法消灭我军。如今朝鲜全国破败,朝鲜是决然无法供应,他要供应二十万大军的粮草,那就只能从国内运,可是如今朝鲜冰天雪地,朱聿鐭要从国内运二十万人的粮食,他能供应得上吗?”
酒井忠胜道:“松平大人,他们没有粮食,可是他们是在城外,还能想办法;然而我军是在城内,想想办法也都没有办法可想啊。”
酒井忠胜的话让松平信纲无法反驳,酒井忠胜接着道:“这还只是其一;其二,就算乞和成了,关白大人的名望也必然大损,说不准大军还没有回到,国内就已经有人发动叛乱了。”
酒井忠胜说的第二种情况是德川家纲最畏惧,也最不想发生的。德川家纲低头喃喃至于道:“不能讲和,不能讲和!”随即又抬头看着酒井忠胜道:“那……那该如何是好啊?”
“关白大人,”其实酒井忠胜已经有了办法,但是他必须先说出其中的难处,同时还要德川家纲亲口向他问计,他才能说出来:“为今之计,只有一个办法。”
“大人有办法快说,快说。”德川家纲再次问计。
酒井忠胜道:“向各大名请兵,让他们再召集人马,增援朝鲜。只有他们的人马进入了朝鲜,关白大人才有机会和明国讲和,同时,因为国内各大名的人马都进入了朝鲜,就算他们想叛乱,那也是叛乱不起来了。”
“有道理!有道理!”德川家纲的听了这话,脸色由阴转晴。
松平信纲插话道:“可是,这些大名会向朝鲜出兵吗?他们可不是傻瓜。”
德川家纲看向酒井忠胜:“松平君说得有道理啊。”
酒井忠胜微微一笑,胸有成竹的道:“只要关白大人舍得下本钱,众位大名就一定会出兵。”
德川家纲问道:“大老大人觉得要多少本钱才能让这些大名都愿意出兵朝鲜?”
酒井忠胜道:“朝鲜关白。”
“什么?朝鲜关白?”松平信纲道:“大老大人,你这不是要一国两个关白吗?”
酒井忠胜笑道:“松平大人,你想一想,只要他们愿意出兵朝鲜,如果他们能击败朝鲜,朝鲜关白也只有一个,这么多的大名怎么分呢?最后还是要请关白大人来定夺。关白大人正好纵横捭阖,借力打力,这就是汉人书里写的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如果杀不败明军,也可以利用他们的兵力和大明讲和,那样的话讲和之后,也无损关白大人的威名。”
“妙妙妙,正是一条一箭双雕的妙计!”德川家纲的脸上已经是春风拂面了:“走,你们随本关白去外面欣赏欣赏这美妙的春光吧!”
次日,德川家纲以天照大神,也就是天皇的名义,向全国各大名下达了征讨朝鲜的神谕,并且许诺,谁能驱逐明鬼,谁就是朝鲜关白,领朝鲜一切军政事务。
这道神谕一出,倭国各地大名纷纷请战。
德川家纲一看酒井忠胜的计策成功了,大喜过望。立刻命令这些大名率领人马往名护屋集中,随时准备渡海,进入朝鲜。
最后,德川家纲粗略一统计,往名护屋集中的各大名的兵力总计十二万,待他们准备的军粮、战船也都相继到位之后,倭寇全军经过对马岛,在釜山登陆。
正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德川家纲的计策成功了,殊不知,朱聿鐭的计策也成功了。
接下来就不是平壤会战,而是平壤大决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