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19章 平壤会战(六)
不错来的确实是大明的援军。
并且还是大明新军之中能征惯战由李过、刘芳亮率领的第六军和第八军。
虽然朱聿鐭不在朝鲜,但是他时时刻刻都关注着朝鲜战局的发展。
另外,高一功在战场上虽然可以独断专行,但是他的所有作战计划都必须呈报朱聿鐭知晓。
当朱聿鐭得知高一功准备全力攻下平壤之后,他就料到倭寇已经有可能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手。
所以,秘密派人前往赫图阿拉,送密信给李过、刘芳亮,让他们率领驻扎在赫图阿拉的第六军和第八军悄悄渡过鸭绿江,然后往平壤城的侧后方运动。
朱聿鐭在密信中特意交代,如果能将倭寇的主力围困在平壤就死死的将其围住,不到万不得已,不可将其歼灭;如果围不住倭寇主力,力争大量的杀伤敌军,然后撤出平壤,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吸引倭寇往朝鲜增兵。并且告诉李过、刘芳亮,见到高一功后,他们两军由高一功统一指挥,并且要将自己的书信交给高一功签字。
朱聿鐭为什么不直接派人去提醒高一功防备倭寇的诡计,而是要悄悄秘密呢?或者是命令李过、刘芳亮快速前进,直接进入朝鲜协助高一功作战呢?
这里当然有朱聿鐭深层次的考虑。
首先,朱聿鐭之所以没有直接派人去提醒高一功,那是因为他知道现在派人去提醒,恐怕来不及了。
他之所以让李过和刘芳亮悄悄进入朝鲜,既有瞒过倭寇耳目的意思,更有瞒过李定国、刘文秀的意思。
瞒过倭寇那自是当然,为何还要瞒李定国和刘文秀呢?
其实这一回出征朝鲜,最开始朱聿鐭是准备让李过去的。
自从西路闯军归降朱聿鐭以来,因为李过是闯王李自成侄儿的身份,同时又是一员能征惯战的猛将的原因,朱聿鐭对他多多少少是有防备和压制的。
比如让高一功进入大明的中枢,而让他统兵作战就是一种手段。
高一功是李自成的小舅子,而且李自成的皇后高桂英也受明军的控制,就算李过真有什么非分之想,也很难在事前瞒得滴水不漏,做得天衣无缝。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朱聿鐭是各路人马拥立的绍武皇帝,既然做了皇帝,那就要平衡各派的势力,不能让某一个派系做大,那是十分危险的。
可是,论行军作战,“闯系”的诸将确实不如“献系”的诸将。
李定国、刘文秀虽然不能说是百战百胜,但是他们都有独当一面,扭转乾坤的手段。
在“献系”的人马归顺朱聿鐭之前,朱聿鐭虽然也能打胜仗,哪怕是杀到南京城下,那都是利用了清军的指挥失当和后方不稳,进行的以防御为目的的战斗。
在李定国和刘文秀归顺之后,大势才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
北伐中原,夺取北京,覆灭清廷,这一系列的大战的最后战果基本上都是李定国和刘文秀所率领的“献系”一派的人马完成的,“闯系”的人马基本上就是打个下手,打个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