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67章 封爵熬鹰
山海关重新回到大明版图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北京,立时满城轰动。
在京的官员们纷纷上表恭贺皇帝陛下收复山海关。甚至连已经七十多岁的曹学佺也亲自向皇帝陛下进献了贺表。
朱聿鐭心理虽然高兴,一个人的时候立不安,坐不稳,但在人多的时候绝不表露在脸上,甚至对那些搜索枯肠,挑尽了好词儿夸奖皇上,什么“神圣文武”,“神文圣武”的官员轻轻的训斥了几句。
杨廷麟、苏观生等有司官员连明彻夜的起草嘉奖的圣旨,呈朱聿鐭过目。
刘文秀已经是蜀王了,并且封地在贵州,于是给他又加封了一个太子太保、军机大臣,御前行走;李定国进奉晋王,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蓟辽总督,总揽经略辽东军政事务;李过进奉顺公,挂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衔,宣、大、山西总督。其他诸将,也逐个加官进爵。
朱聿鐭这样的安排也是用心良苦。
首先,收复山海关,这个功劳是可以比肩收复北京的。
大明如果不能将山海关牢牢的控制在手中,北京将不得安宁。
也正是因为收复山海关的功劳太大,朱聿鐭怕刘文秀和李定国两人恃功而骄,不好驾驭,于是他就将刘文秀明升暗降,诏入了北京,留在自己的身边;李定国是有诺言,永不称王的,但是朱聿鐭这一回明旨封他为王,就是要削弱他的威信,同时又付之以实权,让他几乎征讨清军;如果说李定国负责的是长城东线的军政事务,那李过所负责的就是长城西线的防守。
二李平分了长城防务,既可以平衡西军旧部和顺军旧部的关系,也可以让他们两人之间相互牵制,不至于成为尾大不掉之势。
在加封李过爵位的时候,杨廷麟和苏观生主张加封李过为王,甚至连名字都想好了——“顺王”,他们的思路和朱聿鐭是一样的,就是要他们互相牵制、制衡。
朱聿鐭没有同意。
之所以没有同意,是因为杨廷麟和苏观生的这种做法一下子就暴露了意图,太过明显。
于是,朱聿鐭就将李过的爵位降了一级。
降成了公爵。
不想当王的,朱聿鐭偏要给你一个王爵。
夺取山海关,功名相配。
想当王的,偏偏只给一个公爵。
须知,王爵公爵,只差一级,只要李过再立新功,王爵就触手可及了。
但是,他只是“宣、大、山西总督”,不在征讨清廷的第一线。
“蓟辽总督”才是一线。
这是一个相当尴尬的布局。
而朱聿鐭就是要利用这种尴尬,让他们相互牵制。
其实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此处的现代指的是明朝),或是是后现代,有很多皇帝或者是领导者用过类似的招法。
比如金国。
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在权威上肯定是不如他兄长完颜阿骨打的,金太宗为了转移内部矛盾,也是必然之举,就大举南下,攻打宋朝。
没有比一个战场上同时有两名拥有独立指挥权的指挥官更糟糕的事了。
但是,金太宗就偏偏这样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