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义勇军虽然大部分人都不善于作战,有些人可以说是还没有上过战场,但是他们中间也有一部分是老兵。
这些老兵领的义勇军就比较能战。
当俄军的骑兵冲过来的,往往是这些老兵领的义勇军会首先迎上去,稳住局面的同时,义勇军再凭借人多势众的优势,和俄军的骑兵搅杀在一处。
俄军的骑兵和义勇军搅杀在了一处,那俄军步兵就不敢胡乱开枪,这个时候,第十五军的骑兵就会见缝插针,绕过俄军的骑兵,对俄军的步兵发动冲击。
弗兰茨别科夫一看形势不妙,急忙下令撤军,命令全军撤回李赵店,固守待援,再等反攻时机。
既然俄军缩回去了,那朱聿鐭就不会再给弗兰茨别科夫反攻的机会。
他立刻下令,日夜不停的挖掘壕沟,并且要求挖三条,每一条壕沟深三丈,宽一丈,不给俄军突围的机会。
另外,他让李过自己从义勇军中挑选新兵,补充进第六军,并且加强训练,让第六军恢复战斗力。
在朱聿鐭要李过补充第六军兵力之前,李过是有些担忧的。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这句话李过还是听过的。
如今大明已经复兴了,虽然建虏还盘踞在辽东,并且还联合了罗刹鬼,可是在李过看来,这点力量,如果不是朱聿鐭有全歼他们之心,故意放他们进来,只要北京一战,他们早就已经灰溜溜的逃回山海关去了。
想动摇朱聿鐭的根基,已经是不可能了。
尤其是朱聿鐭在全国施行了屯田制之后,百姓对大明是前所未有的拥戴。
虽然顺军和西军有很多将领如今都在明军中为官为将,但是只有他这个李过的身份是与众不同的。
他是李自成的侄儿,在李自成死了之后,他就隐然是大顺朝的新皇帝。
尤其是在孙可望降清,乃至最后被清廷杀害之后,他李过的身份就显得尤为扎眼。
当初朱聿鐭为了笼络自己,可以不计较自己的身份,但是今天却不同了。
今天他朱聿鐭还会不计较自己这个大顺“皇储”的身份吗?
尤其是在自己吃了这般大的败仗之后。
先夺了自己的兵权,然后再除掉自己。这应当是朱聿鐭当前必下的杀招。
但是,李过万万没有想到,朱聿鐭不仅没有夺他的兵权,反而亲自带着自己去义勇军中补充兵马,不仅补充兵马,朱聿鐭这个大明皇帝还亲自教他的人马操练“三三制战术”。
三三制战术最早起源于抗日战争期间,成熟于解放战争,大量运用于抗美援朝战争,是解放军步兵训练大纲中的一种步兵“班组突击”战术。
而对于这个战术,朱聿鐭太熟悉了。
既然,俄军的武器是火枪为主,那明军的战术就应该有所改进。
正好以新兵为主的第六军为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