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不行,这是圣旨,怕也得去,干不好也得干。”
李化云拜倒在地道:“那微臣就只有遵旨了。”
朱聿鐭问道:“化云啊,这让一个镇子,供应五个村子的商品,这招你是咋想出来的?”
李化云道:“陛下,这都是没办法的办法,这镇子的耕地太少了,多半都被姓马的占了,可是百姓还得活命啊,您老有不让分地主的田,那就治好重新想办法啊。于是,想来想去,没地就做生意,这都是逼出来的。”
朱聿鐭微微颔首,问道:“这附近的五个村子都种的什么?”
“有麦子,有药材,有土豆,有桑树,还有棉花。”李化云道:“一个村子种一种。”泉州的棉花是从海路传入的,并很快在南方推广开来,至于全国棉花的推广则迟至明初,是朱元璋用强制的方法才推开的。
朱聿鐭惊叹道:“乖乖,你这是个完整的产业链呀。”
“敢问陛下,何谓产业链?”
朱聿鐭道:“我是说,你这五个村子围着一个镇,啥都有了,不求人啊。”
“回禀陛下,微臣就是这么想的。”
朱聿鐭道:“你去了福建也可以这么干,重要的是因地制宜。”
“陛下,微臣读书少,不知何谓因地制宜。”
朱聿鐭道:“就是说有什么样的地形,你就打什么样的仗。到了福建你也可以这么干。另外,我再给你支个招。”
李化云道:“请陛下赐教。”
朱聿鐭道:“福建山多。除了因地制宜,你还要想办法将各地的特色结合起来。”
“结合起来?”李化云这就真的不懂了:“如何结合?”
朱聿鐭道:“就拿你这五个村子打比方吧。有个村子是种的桑树,有个村子种的是棉花。种桑树的村子你是准备养蚕缫丝,我问你,你是准备自己织成丝绸还是卖生丝?”
李化云道:“回禀陛下,当然是自己织成丝绸挣钱,但是咱没有织布机。我准备先卖生丝,有了钱再买织布机然后织成丝绸。”
“很好。不过这还不算结合。”朱聿鐭道:“丝绸也不过是有钱人做成衣服穿,可是这丝绸的衣服不能冬天穿,冬天穿着冷啊。你不是有个钟棉花的村子吗?让这两个村子结合起来,做丝绸棉衣,做丝绸棉被,然后再卖,这颗就比只卖生丝,卖棉花,就是比卖丝绸还要赚钱。另外,就算这五个村子一个镇子,每年只多人不多地你也不怕,这做衣服做被子,那是需要大量的劳力的,多的人都可以往制衣场子、制被场子里安排。”
“啪!”李化云一拍巴掌:“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朱聿鐭笑道:“都让你想到了,还要我这皇帝做什么?”其实,这也不是朱聿鐭想出来的,他不过是总结了现代农村治理的经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