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聿鐭问道:“为什么要他们割让名护屋?”
郑成功道:“名护屋是倭国在西南面最大的城池,是丰臣秀吉主持修建的,当然倭寇侵掠朝鲜,图谋犯我大明,就是以此为大军的集结处。如果能占领这里,倭寇再无劫掠沿海之可能。另外,日后,陛下若想惩治倭寇,这也是我军的一个进军跳板。”
朱聿鐭问道:“这么重要的地方,那只要第一和第三舰队去,够吗?”
张煌言抢道:“启奏陛下,此番澎湖海战,倭寇逃走的战船,微臣粗略估计,不足百艘。只要我军粮食、淡水充足,就算是硬攻名护屋,也是够了的。”
朱聿鐭微微颔首道:“这样吧,第一、第三舰队进驻山东登州,你也去登州,准备妥当之后,立刻出发。万事还是以和为贵,只要他们让出名护屋,也就是了。”
张煌言道:“微臣遵旨。”
朱聿鐭对郑成功道:“延平郡王,这一回苍水去向倭国问罪,我想让你的五叔郑芝豹同去,你看怎么样?”
郑成功道:“多谢陛下恩典。微臣五叔精通倭语,且熟悉海战,让他去正是合适。”
“行,那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
其实,郑成功很想回金门、厦门去,但是他又不敢说,只怕引起朱聿鐭的猜忌,思之再三之后,他还是壮着胆子道:“陛下,微臣想回金厦去看看……”
朱聿鐭毫不犹豫的回答道:“延平郡王,你不这样说,我也准备派你回去。正好帮着第二军操练一下。另外,倭寇打了澎湖,不敢保证在在吕宋的红毛鬼不动外心,此时此刻只有你延平郡王能似定海神针一般,守卫我大明的东南海防安全。”
郑成功一听这话,愣了半晌,连忙叩头道:“微臣谢主隆恩。”
朱聿鐭道:“让世子也跟着你一起回去,也让金厦的百姓将士们认识认识世子。”
这更是郑成功完全没有想到的,激动得几乎就要哭了出来,连连叩头:“微臣决然不敢辜负陛下如天之恩……”
郑成功领着妻子董酉姑和儿子郑经回到了阔别已久的金门、厦门。
郑鸿逵知道郑成功回来了,急忙从鹿儿门回来,召集郑家老幼和当初的得力部将,如甘辉等,在金门盛情迎接。
郑成功和郑鸿逵也有些日子没有见了,郑成功领着妻子、儿子向郑鸿逵行家礼,郑鸿逵忙将他们参扶起来。
一家人酒宴过后,只剩下郑成功和郑鸿逵叔侄二人。
在一间书房之中,四下无人,郑鸿逵呷了一口茶水,点起了旱烟,吧唧吧唧的吸了两口之后,问郑成功道:“藩主,您还回北京去吗?”
郑鸿逵已经老了,须发苍白,但是因为常年的军旅生涯,使他看上去依旧精神健硕。
郑成功没有领会郑鸿逵话中的含义,道:“当然要回去。”
郑鸿逵微笑着摇头道:“大木——”
郑成功听了“大木”这个称呼,不由得一愣,无论是在军中,还是在家中,除了朱聿鐭偶尔喊一喊,从来没有人喊过。当郑鸿逵喊这两个字的时候,他不由得对郑鸿逵瞩目相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