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聿鐭又问曹学佺道:“曹大人,你看呢?”
曹学佺道:“均田固然是对的,但是均田只能均无主的荒田。”
朱聿鐭又问了郑成功和马元利,也都觉得均田是非常正确的。
杨廷麟的均田确实是可以让一个王朝转危为安的办法。
历朝历代,在开国之初都施行均田之策。
均田就是社会财富重新洗牌。
但是,当一个王朝中期之后,都会出现土地兼并严重的情况,这个时候就必须出现一个改革大家,施行改革,再次均田。
开国时候的均田,那是均前朝的田,这次均田容易,但是后一次均田,则是均朝廷大员,均皇亲国戚的田,这一次均田就十分的困难。
后一次均田如果失败,那么这个王朝就会进入亡国的快车道;反之,如果均田成果,这个王朝就会第二次起飞。
明朝就是典型。
朱元璋的均田,均的是元朝的田。张居正变法给大明续命,但是张居正时候,人亡政息,明朝也就开始麻袋装布袋——一代不如一代。
崇祯不知道这个道理吗?
当然知道。
他难道不想用均田来扭转乾坤吗?
当然也想。
但是病入膏肓,均田就是自取灭亡;不均田就是亡国无日。
曹学佺道:“陛下,大家伙都说了这么些了,还请陛下最后定夺。”
朱聿鐭其实不同意均田的主张。
他为什么不同意呢?
原因很简单,无论是杨廷麟还是曹学佺,他们主张的均田其实还是要保护地主的利益。
不动地主的田地,只均荒田,荒田开垦成了良田之后,地主和大大小小的官员再来兼并。
他们的算盘打得太精了。
但是朱聿鐭没有马上反对,他不想引得地主的集体反对,而是道:“伯祥的话说得有理,但是现在建虏还没有完全消灭,所以屯田制暂时不能废除。尤其是温甫(刘文秀)这一回在云贵与吴三桂作战,如果没有各地的屯田所和义勇军奋起抵抗吴三桂,两广的局面首先糜烂,进而整个江南都有可能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局面。所以在完全剪灭建虏之前,不能废除屯田制。伯祥啊,我还有个想法,希望你能将他付诸现实。”
杨廷麟道:“请陛下明示。”
朱聿鐭道:“崇祯朝前,我大明在全国各地都有王爷,这些王爷个个都坐拥千亩万亩良田,家中的财货更是富可敌国,可是建虏杀来的时候,他们在做什么?不是屈膝投降,就是落荒而逃,无一人进一言献一策救国,所以他们不配拥有土地。不过他们过去占有的田地终究是我朱家的财产,所以这些土地,谁占了谁就得给我吐出来。吐出来的所有田产,全部施行屯田,任何人不得侵吞!”
杨廷麟和曹学佺的意思是要废除屯田,尤其是曹学佺,更是念兹在兹欲将土地私有,但是他们都没有想到朱聿鐭不仅没有废除屯田制,还顺水推舟的要施行更广阔的屯田制,这是他们所始料不及的。
但是,杨廷麟说了,是在剪灭建虏之后才逐步废除屯田制,现在建虏还在,加强加大屯田制,他们无话可说,更无理由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