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军是李定国的老部下,让第十二军去救援第十一军,那几乎可以说成是协同作战,而不是增援;第十军的马重禧是高一功、李过带来加入明军的,第九军中除了李友是田见秀的旧部、苏淦黎是陛下的心腹,蔺养成和党守素那也都是高一功、李过的人马,都是老兄弟了,协同起来几乎可以做到“无缝衔接”。
有了第十军和第十二军的参战,整个局势迅速稳定。
但是,明军想一口吃掉蒙古大军,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两军足足厮杀了一夜一天,都十分的疲惫,在太阳再次落山之时,广袤的战场上沉寂了。遍野的鲜血、尸体和痛苦呻吟的伤兵,与火红的霞光融成了无边的赤色地狱,草原颤抖着燃烧着,仿佛连喘息的力气都没有了,死一般的沉寂。
这一战明军的兵力是多余清军的,可是却打成了相持不下。
首先,是明军误判的形势。
清军不是无序的溃逃或者是突围,而是一次有计划的反攻。
当初清军留济度和三万蒙古军在北京,就是在为这一次反攻布局。
并且这一次全部出动的是蒙古军队,鳌拜的目的就要造成这是蒙古人和明人之间的大战,是蒙古人报当年被朱元璋驱逐出华夏之仇的机会,这样的话可以促成蒙古军上下团结一心,拼死厮杀。
其次,明军上下以为胜利在望,各部之间的矛盾也在渐渐的显现。
当初朱聿鐭部署田见秀和高一功攻打北京,可是李定国不干。
这光复北京标榜千秋的历史功业之中没有李定国的参与,没有李定国麾下雄兵猛将的参与,这是李定国所不能答应的。
试想一下。
如果李定贵当初遵照朱聿鐭的部署,他的三个军全力阻援或者是打援;田见秀、高一功全力围歼北京城中的蒙古军,使得南北两支蒙古军不能协调配合,无论鳌拜的指挥艺术多名的高超,无论蒙军如何的骁勇,也无论蒙军之间协同的如何天衣无缝,整个战场的主动权都在朱聿鐭的手里,都在大明的手里,无论如何不会出现现在这样的被动局面。
但是这是战争,不是游戏,不能存档后提档重来,进入大明皇宫北京紫禁城的朱聿鐭只能另想办法,扭转现在的局面。
在承乾宫中,朱聿鐭正在和他在洛阳选的韩妃一起用膳。
饭后,朱聿鐭问周黑豆道:“延平郡王、杨大人、曹大人和国勋将军、元利将军来了没有?”
“在朝阳门等候陛下的召见。”因为北京紫禁城中的太监宫女都是清廷遗留下来的,文武大臣不敢用他们——李自成麾下大将罗虎酒醉之后被宫女刺杀的悲剧还历历在目,这在当时可是一段贞洁烈女刺杀贼首的“美谈佳话”——所以朱聿鐭现在的生活起居都是有御林军侍候,等南京的朝廷迁到了北京之后,再用太监、宫女不迟。
“让他们去文华殿,我马上就来。”
“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