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即,他向张煌言授意,让张煌言写了一篇文章,文章的名字就叫:《绝不当李自成》。
《绝不当李自成》这篇文章的大意就是当年李自成从进入西安开始,全军上下,忙着娶妻纳妾的娶妻纳妾,忙着建府买地的建府买地,就是大顺皇帝李自成将军在内,都没有察觉到建虏南下的危险,虽然拥兵百万,但是因为全军上下,将悍兵骄,最终导致国破身亡。
何其可悲,何其可叹,何其可惜……
今天大明复兴,当今陛下,既不是崇祯皇帝,也不是大顺皇帝,所以全军上下务必戒骄戒躁,齐心协力,继续保持高昂的战斗力,不将建虏彻底消灭,决不罢休!
一开始的时候,张煌言将这篇文章写得文绉绉的,朱聿鐭看过之后,想了想道:“苍水先生啊,你们这些才高八斗的文人墨客,一掂起笔杆儿就只会文绉绉的,咱们这些当兵的兄弟都是大老粗,对于先生的文采,他们听了那也是半懂不懂。要是你少文一点儿,写出来的话和老百姓平常说得一样,那就最好了。苍水先生,要不这样吧,我说你写,然后你稍稍的改动一下,润一润色,就张贴出去。”
对于李自成,明军上上下下太熟悉,他既是大明的敌人,也是大明的恩人。
没有李自成,会有张自成、刘自成,北京的失陷,崇祯的亡国,几乎无法逆转。
但是如果没有李自成逼死崇祯,没有李自成留下的这些精兵猛将,朱聿鐭现在能打进西安城吗?
朱聿鐭能保住性命就不错了。
或许有些看官会问,你这说的是不是有些矛盾啊?
李自成逼死崇祯用的就是这些精兵猛将,如果没有李自成又那来的这些兵将呢?
准备的说,李自成没有在活着的时候将这些兵将都和清军拼了个干干净净。
原本热火朝天的西安城在满街贴满了朱聿鐭口述张煌言执笔的《绝不当李自成》后,热情高涨的全军犹如被泼了一盘凉水一般,安静了下来。
武将们的门前也随之安静了下来,各军将士也都返回营盘,开始照旧的操练。
朱聿鐭让李定国负责练兵事项——高一功的东路军都已经返回洛阳、开封和济南驻扎,准备随时渡过黄河,攻打北京,只有高一功一人还留在西安城。他留下来的原因一是还要和朱聿鐭具体商议进入河北之后的方略;二是在等后续的粮草补给到位——他自己也每隔三天就亲临渭桥附近的大校场观看练习骑射。
今天又是朱聿鐭亲临大校场检阅的日子。以前出门,都是周黑豆带着一群御林军的兵将相随。他们离开行宫——就是西安府衙时天刚蒙蒙亮,大街上几乎没有行人,街道已经恢复了往日的平整,街道两侧被大炮轰塌的房舍也被被重新修葺,轰塌的城墙也重新筑起。
这次大工程动员了数十万西安百姓,对所有参加了工程的百姓都以工代赋的办法。
朱聿鐭回头向周黑豆问道:“你在外面听到什么风声没有,老百姓对以工代赋这个办法满意吗?”
周黑豆笑道:“回禀陛下,如今既有战乱,又是农闲,百姓们出来干一阵活,明年的赋税就免了,谁不愿意啊?”
朱聿鐭微微颔首,仿佛是在和周黑豆说话,又仿佛是在喃喃自语:“因为这里是西安,我军中有很多将领都是陕西人,又是大顺朝当年的京师,所以就把这里修好,对闯军的旧部也是一种慰藉。今后其他的地方不能这么干,如果都免了赋税,朝廷就转不动了,也容易让百姓生出事事都依赖朝廷的心思。李自成不就是成也‘不纳粮‘,败也’不纳粮’吗!”
“遵旨。”周黑豆以为朱聿鐭是在和自己说话。
朱聿鐭看了一眼周黑豆,笑道:“你遵什么旨,我这是提醒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