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61章 决战吴三桂(5)
客观的说,刘玄初的计谋是非常高明的。
他是利用了明军主力都在河南,一时间难以回援,其实也可以说是不可能及时回援的机会,袭击明廷的大后方,迫使明廷首尾不能相顾。
但是,这里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
那就是无论是吴三桂还是刘玄初,他们都没有见识过朱聿鐭制定的义勇军屯田之策。
别说见识吧,就是听都没有听过。
其实屯田不稀奇,但是无论是哪朝哪代,屯田只是在边疆推行,内地一般是没有的。
并且屯田的目的也很简单,因为从内地往边疆运输粮草,在路上的消耗太大,往往从内地起运一百斤粮食,到了目的地还能剩下一半,那就已经是非常的不错了。
这样的话,边疆的屯田就能抵消运输路途上的消耗。
另外,施行屯田的劳动力一般都是驻守在边疆的将士的家眷。
这样的话可以保证不出现逃兵,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嘛。
而朱聿鐭的屯田不仅仅是为了保证军粮,更是为了保证每个百姓都能有饭吃,同时又能组织大量的劳动力进行不需要朝廷大规模投资的水利工程建设,以保证灌溉的水源,更重要的是屯田的所有劳动力在农闲的时候都会被组织起来,进行军事训练。
这个军事训练不仅仅是训练壮劳力,也训练女人、孩子和老人,以保证一旦屯田的村落在遭到土匪或者是流寇袭击的时候,能够迅速的转化成武装力量,保卫家园。
另外,也算是误打误撞,此时的吴三桂因为放弃了云南,进入广西,其实就已经成了流寇了;
而朱聿鐭的义勇军屯田制度正是流寇的克星。
历朝历代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尤其是在朝廷的力量无法对付农民起义的时候,朝廷就会号召由地主出面组织武装来辅助朝廷的人马对付农民起义。黄巾军起义、黄巢起义、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都是被地主的屯田武装给干掉的。
李自成也是丧命在地主武装的锄头之下的。
但是,这种对付农民起义的办法有严重的后遗症,那就是极容易出现军阀。对于朝廷而言仿佛有些是在饮鸩止渴。
比如汉末的群雄崛起其实都是地主或者是地方武装做大导致的。
而朱聿鐭的义勇军屯田,既可以保证百姓的生活所需,又可以全民皆兵,最重要的是这些屯田的主官都是由朝廷委派,每隔两三年,朝廷就会将这些屯田的主官换一遍。这样的话,就不存在地方武装做大,不服朝廷号令的局面出现。
吴三桂的十几万人进入广西后便遇到遍地都是义勇军的局面
可以说是被朱聿鐭的义勇军屯田给完克了。
在义勇军节节抵抗吴三桂军推进的同时,广西巡抚派人往长沙求援。
就在吴三桂的人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打到庆远府的时候,刘文秀领着三个军的人马已经追了上来。
各地的义勇军得知有明军的主力抵达,越发的士气高涨,坚决的抵挡住吴三桂的人马,不让他们再前进一步。
而在这时候,曹志建率领第五军的骑兵先行抵达广西省城桂林,步兵和炮兵也在赶往桂林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