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吴三桂知道刘玄初的计策多多少少有些吃里扒外,向着朱聿鐭,但是他不得不承认,刘玄初的方略是现在最为切实可行的。
当然,虽然刘玄初说得清楚,如果吴三桂挥师南征,李定国不会逆流而上来攻打重庆,但是吴三桂还是让自己的女婿胡国柱驻守重庆以备不测,由他自己亲率方光琛、夏国相、马宝、王屏藩、高大节等诸将及六万人马南下,攻打遵义。
朱聿鐭在返回南京前,指挥各路人马攻占了遵义,稳固了贵阳北面的防务。
因为从孙可望的口供中清军知道,明军的主力都集中在贵州,而云南十分的空虚,如果能够绕过贵州刘文秀的防地,便可直捣云南府。
刘文秀一旦得知云南有失,必然回师,正好半路伏击之。
但是,决然不能从四川直进云南,因为刘文秀不是傻子,一旦他通过细作获悉了吴三桂的部署,必然会将人马屯于云贵两省交界便于机动的位置上,这样一来,吴三桂就被动。
而吴三桂首先攻打遵义就不一样了。
如果他能占领遵义,哪怕占领不了遵义,只要能吸引刘文秀的主力从贵阳开出来增援遵义便可。
只要刘文秀的主力从贵阳一动,吴三桂就利用这个机会,突然转兵西进,以迅雷不掩耳之势,快速直驱云南。
刘文秀因为猝不及防,人马来不及调动,那样的话吴三桂就可以如入无人之境了。
这属于典型的声东击西之计。
遵义在明朝时候属于四川管辖,重山复岭,陡涧深林,土地旷远,延袤千里。在遵义以北百里处有一座大楼山,山上有关名曰太平关。
这座关口还有一个闻名遐迩的名字:娄山关。
明军镇守娄山关的便是从两广调来的由岑文纲率领的第二军。
因为第二军在两广的表现并不好,所以朱聿鐭对第二军的军帅机关进行了调整。
文岑纲的军帅位置不动,罗俊生也继续担任参军,蒋匡生的长史也没有变,只是将第一军的司马吴汝义调来第二军,依旧是司马的职位。
吴汝义是闯军的旧部,无论是操练人马的能力还是临战的经验,比起文岑纲、罗俊生和蒋匡生都是要充足丰富得多的。
第二军原本的副军帅鞠仁龙和司马农开蒙都分别调到第十三军、第十四军去做了司马。
对于吴三桂人马的异动,驻守娄山关的明军也是有所察觉,有所防备的。
两天以来,小而险要的娄山关,戒备得比往日严了许多。潼关没有东门和西门,只有南门、北门和上北门。
自从文岑纲派出的细作探得吴三桂在重庆集结人马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