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啊——”显然,这是中了两箭。
但是,明军的阵型没有乱!
这便是精兵和乌合之众的区别。
乌合之众一旦遭到了伏击,立刻四散溃逃,随之而来的就是敌军的追杀屠戮;精兵遭到伏击之后,不仅军伍不乱,反而能立刻形成战斗队形,迎击敌军。
这种精兵决然不是通过操练就能练得成的。
除了操练之外和实战经验相辅相成,在善于用兵的老将们看来,实战经验远比操练要重要得多。
拿破仑甚至说过一番这样的话,大概的意思是,他从来不对临战的士兵做战前动员,因为老兵听多了听烦了,而新兵听的时候热血沸腾,炮声一响,他们就都忘了……
战前动员也是操练的一种。由此可能实战经验的重要性。
阿济格如果这一回伏击的是朱聿鐭从南京带到山东,又从山东带到桐城县的三万新兵——别说是三万了,就是六万,阿济格只用一万骑兵就能将他们打垮消灭。
但是,阿济格面对的是久经沙场,并且是屡战屡胜的精兵!
张鼐下令开炮,李过大喝放箭。
因为明军为了赶路,都打着火把,这样虽然方便的赶路,但是也让他们成为了清军伏击的靶子。
但是,明军只给了清军一次放箭的机会。
张鼐、李过的将令下达过后,以明军为中心的四面八方炮火骤起,铳声大作。
尤其方才是箭雨来得密集的方向,此时回敬的炮火火铳也是最猛烈的。
炮火过后,整个原野都被火光烧得犹如白昼一般。
如果刚刚的战斗是清军在暗,明军在明的话,那现在整个战场“灯火通明”,那两军就是在一个平台上了。
数万明军步兵立刻组成两三千个大明破虏阵与清军的骑兵对冲;火铳手则排成密集的队形,冲着清军的骑兵射击。
袁宗第没有理会清军对中军的伏击,他只是不顾一切的往桐城方向冲击。
刘芳亮听见前面炮响,毫不犹豫挥动令旗。
刘体纯得了将令,将手一招,大喊一声:“跟我来!”
三千骑兵紧随在刘体纯的身后,冲着火光和喊杀声冲了过去。
刘芳亮和赵印选则指挥步兵结成大明破虏阵,缓缓前进。
赵印选道:“军帅,咱们快些上吧,慢了上去,咱们连汤都喝不上啊!”
刘芳亮道:“赵参军,咱们是后军,后军就是全军的后卫,现在杀出来的建虏是不是阿济格的全部兵力?咱们这点有生力量得留着,不能匆忙的投入战场……今天晚上,此时此刻,咱们要让这一片战场成为他阿济格最后蹦跶的坟场!”
对于闯军诸将而言,山海关的教训将成为他们一生的阴影。
刘芳亮总结的教训是无论何时,手边都要保留一支有足够战力的生力军,以备突变。
赵印选虽然也称得上机智百出,却决然没有刘芳亮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