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于宣原本是永历皇帝麾下的礼部主事,但他看见大明日薄西山,就算孙可望等人驱逐了建虏,也决然不会回复大明的江山,于是他就选择了投靠孙可望,并且为孙可望撰写“国史”,书中称张献忠为“太祖”,并作《太祖本纪》一传,把张献忠比为汤武之君,斥崇祯帝为桀纣之君。孙可望见此,也觉过分,说:“也不要如此之甚!”方于宣挺胸讲道:“古来史书皆如此。不如此记述,不足以弘扬开创之勋劳!”因此受到孙可望的重用。
孙可望追问:“如何个不动声色,徐徐图之?”
方于宣道:“西宁王不是在攻打长沙吗?那就让他打,如果他没有打下长沙,必然损兵折将,威望大减,殿下可以以再商复起之名,将西宁王召回云南府,到时殿下欲如何处置西宁王,不过是殿下的一句话罢了。”
孙可望又问道:“如果他攻下了长沙呢?”
方于宣道:“那也容易,殿下是秦王,可同时将西宁王、南康王召回云南府,对外宣称陛下欲加封西宁王为晋王,南康王为蜀王,只要他们回来,一切则尽在殿下的掌控之中。”
南康王是刘文秀。
孙可望听了方于宣的计策后,微微颔首,又问众将道:“你们以为方先生的计策如何啊?”
王尚礼是孙可望的铁杆心腹,忙道:“方先生的计谋高妙,如果能够不动声色的控制住西宁王和南康王,殿下将士中兴大明第一人,只是与西宁王一起攻打湖南的还有白文选和冯双礼二位将军,如果他们得知西宁王谋反遭诛,心存忌惮,如何是好?”
王自奇是张献忠时代的老将,也道:“还有马元利,他和白文选、冯双礼可都是先帝时期的老将,他在南康王的军中,只怕他也会心中不服啊。”
王自奇所说的先帝指的是大西皇帝张献忠。
孙可望没有说话,而是看向方于宣。
方于宣从容自信的笑道:“所以,方才在下说的是掌控西宁王和南康王,并未说要加害他们。另外,对于在长沙的白文选和冯双礼二位将军,如果没有攻下长沙,殿下可令他们继续攻打长沙,如果攻下了长沙,殿下可令白文选将军驻守长沙,冯双礼将军进军武昌;至于马元利将军,如果南康王返回了云南府,由他来主持四川军务,当会喜不自禁的。”
孙可望久历军戎,对于方于宣的这些计谋手段,其实他也想得到,但是他的狡猾就在于他想到了,却不能从他的口中出来,因为他要防着一旦计谋不成,出现偏差,李定国和刘文秀,还有哪些“先帝”时期的老将们问罪的时候,他就将方于宣抛出去。
此乃金蝉脱壳之计也。
孙可望又看向众将,问道:“你们都说说,觉得方先生的计谋如何啊?”
王尚礼、王自奇、曹延生、胡正国、张明志、关有才等诸将虽然不赞同方于宣的计谋,但是也没有人敢反对。
谁反对那不就是自认是李定国一伙的了吗?于是一起道:“方先生谋略深远,我等钦佩之致!”
孙可望看着方于宣和颜悦色的笑道:“方先生,那一切就依先生之计而行,等大明中兴,本王不会忘了先生的第一谋功。”
方于宣跪在孙可望的面前,心领神会的道:“在下决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负殿下的知遇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