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的中军行辕设在崇明岛上。
崇明岛原名顾俊沙,在五代的时候由杨溥改名崇明岛。
明朝时候,崇明岛属于崇明县,由太仓州管辖,正好处在长江的入海口上,称之为枕大海之滨,控三江之口。
因为施琅的水师全部西进去协防安庆,故而郑成功在没有遇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就占领了崇明岛。
占领了崇明岛以后,首先派人侦查南京的情况,发现南京沉重秩序井然,女人和老人在家种地,男丁全部编练成军,就是孩童也被派往各地站岗放哨,几无闲人。并且郑成功派往南京的细作,如果不是真的在南京城有亲戚,恐怕早就成了南京守军的阶下囚了。
对于在这个时候偷袭南京郑成功是不赞成的,但是也架不住郑鸿逵一而再,再而三的劝说。
并且,金门、厦门的粮食也确实是紧张了,如果再不想办法弄些粮食,恐怕不要清军来打,郑成功的人马也会不战自溃。
进驻了崇明岛后,郑成功又派兵相近攻破了太仓州和松江府,抢劫了一些粮食,暂时解除了燃眉之急。
只是暂时,因为江北是清军地盘,他的人马不敢去,而粮草又日渐减少,他必须赶紧决断,到底是继续留在崇明岛,还是返回金厦,不能再犹豫了。
松江府也就是现在的上海市。
显然,南京比他想象中的要难以攻打,以他现在的人马,他有把握消灭一切敢于在长江上活动的地方船只,但是攻打守备严密的南京城,他没有把握。
同时他也有和尚可喜一样的想法,他希望尚可喜先攻一攻,最好是尚可喜和南京城拼个两败俱伤,他就正好一举拿下南京,一举消灭尚可喜,再挥师西上,一举攻占沿江的安庆、九江、武汉,再然后一举……
可是这所有的“一举”都需要尚可喜和南京城拼得两败俱伤。
他却不知道,尚可喜也在等着他和南京两败俱伤。
就在郑成功犹豫不决,举棋不定的时候,一个人坐在中军行辕中沉思苦想的时候,一名兵士进了行辕,向郑成功禀报道:“藩主,江上来了船,船上插着红旗,小人们将船脱了过来,船上只有一个艄公和一个身着官袍的大明官员,再没有别的苏某人了。”
“插着红旗?大明的官员?”郑成功沉思了半晌,问道:“那大明的官员说了他叫什么名字没有?”
“回禀藩主,那大明的官员说他叫万元吉。”
“万元吉!”郑成功一听这个名字,猛地一惊,万元吉的名头在南明时期还是十分响亮的。郑成功又沉思了半晌,问道:“他说了他有什么事吗?”
“他说他来宣旨。”
“宣旨?”
“宣旨?”郑成功心中暗道:“隆武皇帝已经驾崩了,永历皇帝不知道在哪里,他万元吉宣的哪门子圣旨?莫非这个唐王朱聿鐭也称帝了?”郑成功双手背在背后,在行辕中来回踱步,良久又问道:“他说了圣旨上的内容没有?”
“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