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沛宁道:“回禀殿下,江北驻守扬州的建虏正在江边集结,似乎有南下之意。”
堵胤锡和苏观生一听这个军情,都吃了一惊。苏观生问道:“大约有多少人?”
康沛宁道:“传达军情的兄弟就在行辕门前,小人将他唤进来亲自向殿下禀报吧。”
朱聿鐭道:“早该这样。下次有传送军情的兵士让他们自己进来说话。”
“遵命!”
当天晚上,一次重要的军事会议在行辕的大厅上召开了两个多时辰,对于江北正在集结的五千多清军因为望虞河还没有疏通,所以都没有办法对付。
这支清军肯定是要渡江的,但是他们渡江之后是进入南京城加强南京城的守备力量,还是主动进攻明军,也都有不同的看法。
苏观生的主意是将兵力集结在便于机动的位置上,然后故意让出清军有可能登岸的渡口,当他们半渡而击之。
李过立刻反对苏观生的主意,既不知道建虏从哪里渡,也不能确定建虏到底有多少人,关键的是拿什么击?红衣大炮几千斤重,数量有限,你在东边布置,建虏从西边登岸,怎么办?
高一功的主张在沿江布置烽火,发现江北建虏渡江立刻以烽火示警。
高一功的主张被袁宗第否定掉了,烽火一点,那不是告诉南京城里的洪承畴他们的援军到了吗?
这不仅是给守城的清军在鼓舞士气,同时还容易造成明军恐慌。
明军的新兵太多了,对于没有上过战场的新兵而言,烽火就意味着死亡。
堵胤锡道:“殿下,大家都说了不少了,还请殿下那个主意吧。”
朱聿鐭道:“无论是苏大人的等着建虏半渡而击之,还是国勋将军的设立烽火,这些都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向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疏通望虞河,让太湖的水师进入长江。张三——”
张三道:“微臣在。”
“还要多久能疏通望虞河?”
“回禀殿下,起码还要六七天的样子。”
“不行!”朱聿鐭道:“我只能给你三天时光,三天疏不通望虞河,你就回家抱孩子去!”
“三天……”张三觉得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朱聿鐭道:“我将所有的新兵都调给你去疏通河道,不仅所有的新兵去,我也跟着新兵一起去疏通河道。”
“这怎么能行?”张三惶恐的道:“您是唐王殿下,怎么能去……”
朱聿鐭道:“不用说了,疏通不了河道,不能阻挡江北的建虏渡江,咱们的命保不保得住还是两说,给他妈的谁去当唐王?国勋、宇霖、仲缄。”
高一功、苏观生和堵胤锡一起道:“请殿下示下。”
朱聿鐭道:“从明天开始三天内,军中事务由你们处置。”
“殿下……”
“不用说了,就这么定了!”朱聿鐭斩钉截铁的道:“生死存亡,就看咱们能不能在三天的时间内疏通望虞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