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铳加装刺刀的难点就是焊接技术。
朱聿鐭当初想的是古代没有电焊机,也没有焊条,在没有现代工业技术的条件下,也不可能在铸造枪管的时候直接铸一个加装刺刀的槽头在枪管上。
所以在朱聿鐭看来,在火铳上加装刺刀是一件十分困难的技术问题。
起码在明朝末年是这样的。
但是现在,现实无情的打了朱聿鐭的脸。殊不知,中国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有了焊接技术,
古代的焊接方法主要是助焊,钎焊和锻焊,中国商朝制造的铁刃铜钺就是铁和铜的助焊件,其表面铜与铁的融合线蜿蜒曲折,接合良好。
春秋战国时期,曾侯乙墓中的建鼓铜座上的盘龙是分段钎焊连接而成的,与现代软钎料成分相近,战国时期制造的刀剑一般都是加热锻焊而成的。
据明朝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记载,中国古代将铜和铁一起入炉加热,经锻打制造刀斧,用黄泥或筛细的陈久壁土撒在接口上分段焊分段锻焊大型船锚。
朱聿鐭让亲兵将王大年引进来。
不一会儿,只见石虎头一手提着一杆火铳,一手拿着一柄一尺五寸左右长短的刺刀,领着王大年进了府衙大堂。
此时残冬将尽,赣南渐渐的暖和了起来,枝头的嫩芽已经发出,万物也渐渐复苏,虽然偶尔也下点小雨,却终究挡不住冬去春来的脚步。
这不,天色刚刚擦黑,莽苍苍的暮色中又细雨纷纷。
石虎头领着王大年进来后,王大年首先向朱聿鐭、田见秀和高一功行礼。朱聿鐭起身笑脸相迎道:“大年啊,这我们大明的兵器改造的头筹,终究还是被你拿了,看来这第一匠作营的名号,终归是要归你们匠作营了。”
“能不能拿这个第一匠作营的称号,得试过火铳才行啊。”田见秀接过石虎头手里的火铳,前后看了看,与以前的火铳没有区别,又拿在手里掂了掂,重量也相差无几,看见在火铳枪管的头部的上方一个槽头,又接过石虎头手上的刺刀,装了上去。
高一功见了,笑道:“这个想法不错,火铳装上一柄刀,远的可以射击,近了可以拼刺——”他从田见秀的手里接过火铳,问道:“玉峰哥,这是谁的主意啊?”
田见秀道:“这是唐王殿下的主意——殿下,要不咱们找个地方试一试这火铳怎么样?”
朱聿鐭道:“这天色不早了,外面又下着小雨,明天吧,明天咱们去城外试枪。”
田见秀道:“行。”
“大年。”
“小人在。”
朱聿鐭道:“今天晚上你就在府衙里吃饭,然后在城内的驿馆里住下,明天早上,咱们去城外试枪。”
“小人遵命。”
高一功道:“唐王,我发现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高一功问道:“唐王,你说这刀的长度如果能在长一点,是不是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