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都到了,我就简单的说一下,陛下打算封卫王李泰二十二州,两位觉得只是单纯的喜爱他吗?”
杜如晦:“请房相明言。”
房玄龄看向周建国:“谦之(周建国字谦之)以为呢?”
“太子”他只说了这两个字,但是够了。
杜如晦:“是不是早了点?太子如今才十二岁。”
早了点吗?
房玄龄:“陛下很着急。”
“能阻拦住吗?”周建国当然知道怎么回事,可他也没办法,想要培养李泰的野心,就要给他实力,现在是没有东西可以替代封地。
“谦之也没有办法?”
这才是房玄龄找他的原因。
杜如晦也看向他,这个人给他的印象太深,第一次见,就震惊了所有人。
“陛下当初有个文学馆,你们说卫王是不是也可以?不过这只是权宜之计,万一将来陛下还要封怎么办?”
房玄龄和杜如晦楞在当场,这是什么节奏?公开表明态度?
“谦之的意思我们明白,可卫王的年纪太小,还不是时候吧?”
“既然是培养野心,一步到位有什么不好?又不是真要把大唐江山给他。”
正常培养都应该是循序渐进的,拔苗助长不可取,但他知道公主和武义的心思,他们要培养李承乾,那么卫王最终会怎么样,他不关心。
这一招厉害,可以说把卫王李泰直接葬送了,只要他的野心出来,就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只有这些,实力还是不够,可以让陛下给他一些军权,比如封个大将军什么的,给他一些人,让他管。”
杜如晦:“这应该是之后的事,不能一步到位,那样太明显了。”
这已经很明显了,就是让他们争。
“两位宰相还有别的事吗?有时间到弘文馆来坐一坐,我就不陪两位了。”说完拱手告辞。
房玄龄苦笑一声,都是老狐狸。
这种事最好不要参与,遭人恨不说,万一出事,自己也没有好下场。
杜如晦:“我来办,你不要参与,我这身体也挺不了几年,说不定还没发生,我就不在了。”
“说什么呢?我房玄龄何时怕过事。”
杜如晦摇摇头,他当然了解这位知己的为人,要是没有他,哪来自己的宰相之位。
“玄龄听我说完,无论是太子还是卫王,他们年纪都不大,这事真要爆发也要六七年以后,我活不了那么久,孙神医已经跟我说了,他能保我五年,这已经是极限了,现在让我帮陛下解决问题,还能得些功劳,你不会跟我抢吧?”
朋友好找,知己难寻。
房玄龄不知道应该伤感还是庆幸,有友如此,还有何求。
“等等,要不我们找公主说说?”
“不行,公主一心为了大唐,我们怎么能害她?”
“不是,我当然不会害公主,我的意思是武义,如果把这个事情透露给他,你说他会不会跟陛下说?”
你还别说,这事武义真干得出来,杜如晦也相信有可能,但是。
“不行,首先周建国要是知道会怎么想?在有,我喜欢这孩子,这种事情还轮不到他。”
房玄龄叹息一声,杜如晦拍了拍他的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