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初来乍到,还没去县里逛过,第二日一早便乘车到亲自走一趟,想自己去挑些人回来干活。
云阳县近在京畿,比起许多县城来说要繁华许多,但对于扶苏来说算不得热闹,房屋也十分低矮简陋。
大冬天的,街上人少得很,主要是穷人家缺少御寒衣物,出来说不定会冻病,只好窝在家里躲冬了。
扶苏抱着手炉下车走了一段路,精神明显很不错,丝毫不像刚大病过的人。
路上为数不多的行人瞧见这么个玉雪可爱的孩子在街上行走,身边还跟着几个侍卫打扮的人,大多忍不住好奇地看上几眼。
扶苏也不恼,朝着他们笑了笑。
不想还没走出多远,姚县令又闻讯而至,殷勤地问扶苏到县城里来可是缺了什么物什。
姚县令谄笑道:“要是下次还有缺的,公子命人来说一声便是,不必亲自来。”
每次姚县令这副笑容都十分标准,连脸上笑出来的褶子都差不多,显见是非常习惯讨好达官显贵了。
扶苏道:“倒不是缺什么物什,而是我得找些匠人建个房舍,想亲自来看看。”
姚县令道:“这个简单,公子吩咐下来,县里有的是人。不过这几天刚下了雪,只怕什么都不好建。”
县里的奴婢、囚犯都不是吃白饭的,全得按照自己所长学习去做事,泥瓦匠自也不缺。
人手实在不够的话还可以征集百姓来做工,稍微付些工钱就好,只要扶苏不是想建个行宫,一切都好说。
扶苏道:“这几天不会下雪了,明天雪就会化完,后天可以动工。”
姚县令听他说得这般笃定,不由抬头看了眼天色,发现天上确实没什么积云,看起来不会再下雪。
姚县令点头,亲自领着扶苏去挑选工匠。
大秦对工匠十分严格,几乎每个步骤都是要记名的,连木材的挑选都有严格要求。
比如要是有工匠把能用的木材标记成不能用的话会受到惩罚。
每次营造官府会有专人评估需要多少人参与营建,分派足够的人手去负责,每项责任都落实到人。
负责这一块的县司空经验丰富,扶苏简单地把自己要造的屋舍有多大、用什么材料大致说了说,立刻给扶苏分拨了一批人,还让扶苏认了认领头的,说是人手不够只管让对方过来找新工匠补上。
分拨给扶苏的自然都是些身强体壮的刑徒。
为了让他们好好干活、防止他们逃跑,县司空还给配了一批衙役当监工。
扶苏扫了一眼,对县令的安排还算满意,叫监工两日后再带人到别庄。
姚县令识趣,县司空也很识趣,拍着胸脯保证后日一早就会把人安排到位,材料什么的县里也会负责,不让扶苏操半点心。
扶苏婉拒了姚县令留饭的邀请,坐上马车回了别庄。
姚县令和县司空一起目送扶苏远去,免不了讨论起来:“公子盖这房子是做什么的?看着很大,但是又不像是住人的地方,真是古怪!”
县司空是管土木工程这一块的,却也没明白扶苏的打算,摇摇头说:“许是想建个玩乐的地方吧?到底是个孩子,哪有不爱玩的。”
姚县令觉得有理,点头让他赶紧把余下的事情安排下去,别耽误了他们这位公子建房。
县司空听令而去。
云阳县离咸阳不远,傍晚自有人把扶苏一天的行程记下来送回京中。
大王看不看是大王的事,该送还是得送。
扶苏这次离京养病,嬴政还是挺挂心的。
这日云阳县那边的书信送回来,嬴政抽空拆开看了,很快得知扶苏不仅可以下榻了,还很不怕冷地到处溜溜达达。不是去周围的村子和荒地看一圈,就是乘车去县城讨要匠人,瞧着还挺忙碌的。
嬴政放下心来,又对扶苏想盖的那间屋舍有些好奇。
他不打算直接命人去问扶苏,而是让人接着记录扶苏的言行,打算每天用云阳县那边的消息来放松放松。
有些东西直接问个明白,反而失了趣味。
李斯和蒙恬都夸过扶苏聪明,嬴政倒想看看扶苏这次去云阳县是玩得不想回京,还是真能捣鼓出什么名堂。
……
后日一早,衙役们押送着刑徒过来干活。
既然是荒地,肯定是不平整的,首先要把它弄平整,刑徒们到位之后马上哼哧哼哧地干起活来。
而后还要挖坑,老深老大的坑。
刑徒们边干活边议论纷纷,都弄不清楚这屋舍到底是做什么用的,难道是贵人想钻坑底玩耍吗?
真不明白这些达官贵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