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水路方面据报似乎已经先胜后败,情况不妙。
水路方面,因为和陆路不一样,难以接应和策动,隋炀帝老人家也没办法派信使动不动就搞条小船前去传达自己变幻莫测的命令,因此水路的作战自主机动。
水路大军在大将军来护儿的率领下,已经泛海随后进入大同江。
来护儿做水路大军总指挥资格是够的,来护儿的家乡白土村位于长江岸边,从小就有绰号浪里白条。当时地处南北两朝交界之地,连年战事不断。
他不仅水性好,而且机灵。
隋朝名将贺若弼发动扫平陈国的渡江战役之时,他投奔到贺若弼麾下,经常渡江侦察,积功升任大都督,后来,来护儿又击破陈朝将领曾永,加授仪同三司。
随后,他还在钱塘江的江面上与江贼高智慧鏖战过,拥有丰富的水战经验。
又与李密的父亲李宽一道讨平婺州汪文进叛乱,进位柱国,封永宁郡公。隋文帝为了嘉奖来护儿的功劳,特派画工绘下他的画像。
这次征讨高丽,隋炀帝的如意算盘是水路两面夹击,考虑到来护儿水战高手。
因此,诏命以来护儿为平壤道行军总管,兼检校东莱郡太守,率楼船指沧海。从大同江登陆。
距离平壤六十里的时候,高丽的皇帝高元扫境内兵以拒之,列阵数十里。
按照兵法,对待远来之敌,一般的破敌之策是坚壁清野,固守不战,以逸待劳,敌军原来,粮草这些东西因为战线都是问题。
但是高丽这时也是兵分两路。
一路由宰相乙支文德率领,已经出城赶赴鸭绿江边,抵抗大隋军队的陆路进攻去了,而对付水路来护儿的这一部人马,则由其伪皇帝陛下高元亲自主持。
高元不甚懂军事,这时居然采取开门揖盗战法,亲自率境内大军与来护儿进行对抗。
来护儿本以为高丽肯定会采取坚壁清野政策,一见对方竟然敢出战,不由大喜,道:“今来送死,当殄之而朝食。“
于是整军迎战,并且部署了敢死队,督战队,以将军周法尚率一部军士于船上,为督战队,所有军士敢退往船上者一律杀无赦。
高元的弟弟高建骁勇绝伦,率敢死数百人迎战。
来护儿命武贲郎将费青奴及第六子左千牛来整驰与激战,这一仗隋军人人奋勇争先,各自为战,因为他们几乎没有退路,退路已经被周法尚堵死。
督战队这一招乃是来自于名将杨素,来护儿曾经是杨素的部将,跟随杨素别的没学到,倒是这个精髓,他学习的很快。
来护儿这时因为水路接受隋炀帝的信息困难,对协调一致听指挥这个意见没往心上去,这时立功心切。
军报又传于仲文、宇文述的大军还在鸭绿江北岸,等他们到城下,黄花菜都凉了,倒不如自己抓紧机会立功先,于是一通砍杀。
将士们这时前有敌军,后无退路,唯有发挥死战精神,这一仗打得惊天动地,高元这时抵挡不住,率军撤退。
来护儿纵兵追奔,直至城下,俘斩不可胜计。
于是大军营于城外,以待诸军。高丽昼闭城门,不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