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拜年(1 / 2)

伸唐 此号乃小号 0 字 2021-03-12

“侯六儿,印印看。”侯平之拿出几块木版,对他作坊里一个年青的工匠说。

雕版作坊虽占据了东市九分之一的面积,实际作坊数量并不多,三四家大作坊,外加四五家中小作坊,合起来也不足十家。石版太占地方了,这也进一步拨高了成本。

侯家雕版就是其中一家规模比较小的作坊。

主要利润也不是十三经和历书,而是替各个寺院印佛像佛经,当然,各寺院也不会将这些佛像佛经白送给香客,都懂的……于是生存之道不是卖书,而是比拼各家的人脉和手段。

侯平之手段差了一点,侯家人脉也不多,作坊越发地困窘,穷则思变,侯平之亲自带了两名工匠去了赵原村,看了问了参与了,开始思变。

侯六儿在木版上刷墨,印在纸上。

印好后,侯平之观看,效果还行。

如今市面上仍没有出现木版,但大伙在赵原村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李伸替他们推开了门,思路全部打开,木版的优点缺点大伙一起想了出来,也认可了李坚的说法,必须用坚木。不仅坚木更耐久,用木质疏松的木版印刷,涔墨性更强,印的时侯不是更强了,而是字会印糊掉。

即便是坚木,也比在石头上刻字难度低吧。

“侯六儿,印成册子,然后立即销售。”

“未经二世子准许,我们售之词,有些不妥吧。”

几块试验的木版上的字,就是李伸搬来的几首词。

“二世子胸怀天下,不会与我们计较的。”

关于新纸和“新印刷”,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说法,有一条是得到大家共认的,二世子看到书贵,天下士子买不起书,于是绞尽脑汁,研发出新纸,又想出了几种新的印刷方法。

当年三庶人案,世人皆以为冤之。李伸种种,于是有同情的,有敬佩的,有惋惜的,暗中的拥虿也越来越多。

但是将作监诸工匠已经撤了回去。

当初在李伸心里,最难的是粘合剂,他的人手终是少了。放在将作监手里,反而成了比较简单的环节,不足两个月时间,就找出来两种适合的粘合剂配方,也确定了各种材质的比例。

于是李林甫下令,汉字数量多,铸造铁模时间长,放在赵原村铸造,有诸多不便,故令将作监将工匠和诸工具带回城,在城里继续铸造。

常用的汉字并不多,几千个。

但是在铸造母模,冷门的汉字也得预备,李岘安排人去搜集,陆续地找出来近四万个汉字,不少字连他都不认识。

李岘有些不相信,能有这么多汉字?

下面的官员和书吏答道,李公,还不止呢,我们在两馆继续搜集,说不定还能增添一些冷门的字。

字数多,铸造时间必然会延长,不折腾到明年三四月,都不会结束。不过不便的话就别当真了,赵原村离长安城不过三十余里路,几十人的供给,能增加多少负担?顶多各个工匠住在帐篷里会吃一些苦。

……

廖奴儿搬来许多竹子,除夕天黑时,家家户户都在门前烧竹子,噼啪作响,火光冲天,唐人不叫烧竹子,而是叫“庭燎”。

烧完了竹子,一家团圆,坐在桌前,喝屠苏酒,食五辛盘、胶牙饧(麦芽糖)、汤中牢丸(水饺),吃饱喝足,守岁。

李伸记得才搬到庶人府头两年,什么都没有。

还是他大伯父李琮交涉,到了除夕时,维城库才向庶人府发放了一些竹子、屠苏酒、胶芽饧,水饺自己做了。只是数量少的可怜,每当胶牙饧供灶结束后,几个孩子每天只吃一点点,能吃到元宵节,九月等宫婢想吃都吃不到。

去年才变得好起来,维城库发放的物资仍不多,不过后面有美味居啊,几家才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除夕。

王氏说:“需要时什么都没有,不需要了,拼命送。”

李俨说道:“娘娘,送总比不送的好。”

美味居送的再多,说明处境没有改善。维城库送的多,那怕这些物资不值多少钱,说明几家人处境已经不同了。

李伸点点头,毕竟李俨是几兄弟最长的一个,虽然软禁在庶人府,随着年长,认知多多少少也会增加。

他想了想,去了外面,找到廖奴儿,说:“廖府使,十王院可有好女子?”

“二郎,庆王也关注过了。”

“大伯父也说了?”

“说了,但与我无关哪,这是李院使的职责。”

李隆基规定的婚龄没有几人当真,但在古代,年满二十岁的青年,有能力的都要开始商议婚事了。

宗室子弟联亲一般有两条途径,一是与官员子女联亲,一是与一些门阀子女联亲,后者都是与皇室亲近的门阀,比如关中的韦杜,兰陵萧氏,弘农杨氏,河东的裴柳薛等,至于五姓七家,因为李世民的《氏族志》,除了太原王家外,余下拒绝与皇室联亲,人家要搞小圈子,李唐宗室也无辄。

李俨是庶人子,不管是门阀或是大臣,谁会将自家女儿送到一个“监牢”里,那只能在宫女里挑一个适合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