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刘邦之所以能天下,就是因为他不好杀人,喜欢人。刘邦崛起于衣,使当了皇帝,其身上仍带有仅属于普通人的善良辉。
事实上,能够表现刘邦宽厚善良的料,还有很多。刘邦一生,总是救人多,杀人少。如刘邦攻入咸阳,攻灭秦朝后,没有像项羽那么大肆屠戮平民,而是“约法三章”,秋毫无犯。
经过楚汉战争,刘邦击杀了项羽。然而他并没有像后其他帝王一样,对项氏家族斩草除,反而规定一个都不准杀,而还将项氏皆姓为刘。
公前200年,刘邦在白登山败给了冒顿单于。带着一肚子气,刘邦顺道经过了自己的女婿——赵王张敖的封国。为了发泄自己的愤怒,刘邦将女婿骂得狗血淋头。张敖的家臣贯高、赵午见自己主公辱,皆勃然大怒。于是他们瞒着张敖,准备在柏人县刺杀刘邦。
然而刘邦到达柏人县后,却认为此县称似于“迫人”,因此并没有在当地停留。由此,贯高等人的阴谋,全失败了。不久后,贯高等人的密谋情者告发,致使他们和张敖一起全部捕。
经过严刑拷,体无肤的贯高等人皆声称:“这次刺杀都是他们自己的主意,跟张敖一点关系也没有”。听说了贯高的坚忍,刘邦决定亲自审问他。在审问间,刘邦贯高的气节所染,并为自己无故辱骂张敖而羞愧。因此他不仅赦免了张敖,还将贯高的同伙全部释。最终,因贯高刺杀事件而死的,仅有因惭愧而自杀的贯高一人。
看到这里,许多读者或许就要问:“既然刘邦这么宽厚,又为何要诛杀韩、彭以及英等功臣呢??”
首,刘邦并没有像朱璋那样大杀功臣。刘邦一封了100多个侯,正杀的只有淮阴侯韩。其他的功臣,皆以富贵和高爵而善终。使是刘邦最为痛恨,曾屡次背叛自己的雍齿,也得到了封侯之赏,并得以颐养天年。也就是说,刘邦正要杀的,只有那些威胁统一的异姓王,从来都不是功臣。
使对于韩,刘邦也是仁至义尽。在楚汉战争中,韩虽然功高盖,但他同样也桀骜不驯,不听挥。如在下之战中,韩直害死了郦食其。在垓下决战前的固陵之战中,韩又对刘邦见死不救。因此,无论怎么看,韩都是自己找死。但如此,刘邦仍将韩封为楚王。
韩当了大王后,却仍然怙恶不悛,他招降纳叛,了刘邦最讨厌的逃犯——钟离昧。当群臣们皆进言,将韩逮捕并处死时,刘邦仍选择了宽。在会猎云梦之计中,刘邦将韩当场逮捕。逮捕时,韩扯着嗓子大嚷:
“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听了韩的话,刘邦也急了,于是同样大喊道:
“若毋声!而反,明矣!”
简单翻译来就是,韩万了。这样说,你的谋反就明了。很显然,刘邦之所以这么,就是为了提醒韩不要胡言乱语。如果说么狂悖的话,就刘邦也救不了他。之后,刘邦将韩带到长,并立大赦天下。对于这个自己一手栽培起来的大将,刘邦还是相当怜惜的。。
然而韩并没有因为刘邦的宽,就敛自己的锋芒。反而自恃有功,不断地折节同,以与“绛灌为伍”而为耻。最终,他趁刘邦出征之机,选择了叛乱。而这一选择,也让韩走上了末。听说韩杀,刘邦的表现是“喜怜”。很显然,刘邦对于韩的死,心情也是相当杂的。
因此,我们不应抓着韩、彭、英的死,就说刘邦薄情寡义,忘恩负义。虽然刘邦全身都是缺点,但在他身上,总能嗅出一股浓浓的人情味和人性的辉。而正是刘邦的宽宏大度和人之德,让他汇聚了全天下的英,最终威加内,建立横跨440年的巍巍大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