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施行推恩令之前,汉武帝就曾经设置众多限制藩王的政策。比如说他纵大臣们对诸侯挑剔,时刻监视诸侯们的一举一动,并有权利对其进行弹劾,各诸侯其苦,却又无处诉说。
后来有一次刘胜与其他诸侯王去朝见汉武帝,在酒席上,刘胜听到音乐突然哭了起来,汉武帝问他原因。刘胜引荐古代诸多典故,然后以此劝诫汉武帝不能太过重视朝臣们的谬言,却疏远自己的血亲。
这话篇幅很长,因此本人就不加入文中了,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查阅,这就是上著的《闻乐对》。
总之,刘胜的这番话非常奏效,惜字如金的《资通鉴》专门描述了一下汉武帝得此事后的反应:“上听闻,亦哭言,曰‘然’,于是乃厚诸侯之礼,有司所奏诸侯事,加亲亲之恩焉。”试想,一个酒肉王爷,能引用大量古代典籍,将汉武帝都说动吗?因此,刘胜的城府远非常人所见。
并,刘胜虽然不务正业,但是他没有犯过一伤人害命或者是奸淫掳掠的罪状,而反观文章开头那位说刘胜但奢淫,不佐天子拊循姓,以称为藩臣的赵王刘彭祖,人品非常值得怀疑,《资通鉴》正好有对刘彭祖的点评:“彭祖为人巧佞,卑谄足。”
经过《资通鉴》的这两事,孰是孰非,想必大家都一目了然。
刘胜的高明之处就在这里,他走的是萧晚年的子。当年萧为了高祖刘邦的顾忌,在晚年也逐渐浪形骸,纵情声色,表现出对权力的淡漠,这住了一命。
在当时鹤唳风声的氛围中,刘胜显得格外不同,他天过得优哉游哉,从未遭到击。这不仅和他的心性有关,重要的是他太了解自己的弟弟汉武帝了。预料到刘彻会铁腕削藩的刘胜,早就设立了自己的人设,并从未崩塌。
之后在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后,刘彻是将汉武帝的意图看得明明白白:不是想让诸侯封地来少吗?那么刘胜就积极配合,生多的孩子来瓜分自己的封地,如此一来封地就会来少,汉武帝的对刘胜的戒心也会来小。
刘胜积极配合刘彻的一操作,削藩他就不务正业,“推恩”他就疯狂生孩子。120个儿子一生下来,小小的中山国分得稀碎,刘彻加不会把他在心上。如此一来,刘胜高枕无忧了,他可以轻轻松松地过自己的一生。刘胜在无声无息中给足了汉武帝刘彻面子,以一种乎自污的方式得到了全。
而其他的诸侯,结局都不如刘胜,他们孜孜不倦地追权力,最终死的死伤的伤,很少有像刘胜这样善终的。并死后还能拥有极高规格的葬礼,陪葬品也都是一顶一的宝物。
以儒家的角度来看,刘胜的活法简直淫靡无比,其实身处帝王之家的刘胜有着自己的无奈。他用一种异于常人的智慧,避开了汉武帝时所有的险境。提前预到削藩是一点,积极配合汉武帝是一点,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有自之明。他楚地道自己的地位、华、谋略都和刘彻差着一大截,他也地明白枪出头鸟的道理。心比天高的淮王就是最好的反面材,刘胜从来都不敢有非分之想。
有人说刘胜对自己的子孙不负责,没有为他们争到政地位。中山国的地盘分小,到了刘备这一代,全没有一点贵族的样子,刘备也只能去卖草鞋维生活了。
这种说法是大错而错的,在动荡的时,只有住命,能要地位。朝中那些口口声声说着要辅佐圣明的诸侯,那些自以为为子孙争地位的藩王,哪一个最终得到了全呢?连命都没有了,还谈么地位,还要么前途?
古人云“儿孙自有儿孙的福”,刘备虽然推恩令坑苦了,但是他却不甘堕落,召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创业,从而实现发家致富,建立蜀汉政权,其成就是远超他的祖刘胜的。。
汉昭烈皇帝刘备,织席贩履的他最终扛起了“兴汉室”的大旗。刘彻的天下分崩离析,纵使是天纵奇的汉武帝也鞭长莫及。相反,拯救大汉江山的反而是当时人讥讽的刘胜子孙,这是不是一种讽刺?
中山靖王刘胜要是道自己的子孙后代,竟然还撑起了汉朝末年的一片天,那是有多乐嘿嘿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