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兄慢走。”
两人一番客套后,范进心里一肚子疑问的告别了高玉灵。
“怪了,这个世界,同年的学子之间这么热情的吗?”
“不管认识不认识,直接拉着别人一起上路?这也太热情了吧。”
虽说大家都是读书人,惺惺相惜,可是对于范进来说,总觉得很唐突。
要知道在地球的时候,考个公务员,那个内卷程度,范进当时恨不得所有人当天晚上家里停电,大夏天家里没空调热一晚上睡不着,然后第二天没精神去考试,这样面试压力就小上很多了。
待到范进走后,高玉灵坐在范进之前喝茶的桌子上,看着范进远去的方向,摸了摸腰间的玉佩,露出了一丝玩味的笑容。
“有趣,有趣,居然直接拒绝了我的邀请。”
“看来我爹说的没错,这穷人家的孩子确实早当家,有自己的主见。”
“看来想要成立自己的小团体果然没有那么简单,但是县试确实是最好拉起凝聚力的时候,过了县试,府试的时候就有国子监的人下来巡考了。”
“而且到时候那些老油子也开始拉新人,我就不好发展了。”
范进不知道高玉灵是这个心思,否则的话一定会告诉他,把心思用在正途上,而不是现在就开始搞拉帮结派。
不是说不拉帮结派,而是太早了,这才是县试而已。
这也是范进消息闭塞,殊不知,没县试之前,很多读书人,多数是富家的公子哥,毕竟穷人家的孩子想要读书而不是下地干活,那可不是简单的事情。
乡里一般没有私塾,别看几百户人家,首先是读书的孩子没几个,第二个就是没人教。
秀才多半不愿意留在乡里,留在乡里的秀才多半都是有职位且没有更进一步的心思,像蒋里正这种的老秀才就是里正,要负责乡中事务。
年轻的自然愿意留在县州府的当地学院进学,想要更进一步考取功名,毕竟秀才就已经免除徭役和赋税,可以安心求学。
范进一路上继续向北,终于在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山之前走到了广灵县,看到了广灵县的县城城门。
广灵县三个大字用的隶书体刻在石板上,因为这个时候,楷书还没有被开创出来。
在秦始皇嬴政大一统后发布了小篆,但是一定程度上,小篆还有着象形文字的雏形,不方便书写。
当时的秦国有一人名为程邈,字元岑,秦国书法家,内史,非常擅长大篆。
初为县之狱吏,得罪始皇,系云阳狱中,覃思十年,损益大小篆方圆笔法,成隶书三千字,始皇称善,释其罪而用为御史,以其便于官狱隶人佐书,故名曰‘隶’。
这可以说改变了整个九灵大陆的文字体系,如果不是秦国灭亡的早,当时孔圣还没证道,开创才气体系,仅仅凭借着这一点,程邈就能够证道半圣乃至亚圣!(孔圣证道是秦国统治15年灭亡后五国群雄并起,夏商两国的巫妖攻打中原才出世证道的。)
当然,孔圣开创才气体系后,没证道圣人的人还有大把,这都是后话了。
其中不乏汉国独尊儒术的董仲舒,也不乏唐国的宰相魏征,还有宋朝的丞相赵普等人。
范进来到城门前,守城的两个士兵略微盘问一番后,知道范进是进城参加县试的学子,并没有看不起穿的破旧衣裳的范进,反而很是客气的告诉范进,有专门的给学子入住的客栈,价格很是便宜。
到时候范进带着自己的“浮票”,就可以打折入住,也提醒范进,保管好自己的浮漂。
随着科举制度的逐步完善,为了避免替考现象,考试机构还会向考生发放“准考证”。科举的准考证就叫浮票。
因为没有照片,所以上面记录的是考生的外貌和身材,比如身高、胡须、痣等。
“准考证”上要填家人、老师、邻居、资助人和保举人的信息。
考前,官员会准备好卷子,将浮票粘贴在卷子表面,填写考生姓名、座位号,将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