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时,天地承起,万物朝生。”
“九九归真,一元肇始,万象更新。”
“山河故旧,天下洪武,日月为鉴,共敬英杰,祭礼启……”
太庙前,满朝文武与皇亲贵胄都在吏部尚书李原名的祷告声中下拜,随后一众封诏入皇城的高僧法师齐齐诵经。
各方天师亦是手持法剑告天祈愿。
随着礼毕,皇城之内各大城门一起打开,钟鼎齐鸣,群臣之中,一个孱弱的身影在几经踌躇,最终登上太庙高阶,在众人目视之中接过了司礼监的法令印信,随后裹上了一层金纹法衣。
“臣朱允炆,代天子主持祭礼,苍天可鉴!”
“启!”
太庙中一众方士同声高歌,龙虎山张天师手持纹磐,鸡鸣寺主持手托金钵,伴随这朱允炆一同走下太庙,偕同一众祭礼臣工,浩浩荡荡前往紫金山皇陵。
人群之中,太子妃吕氏目光赞赏的看着朱允炆。
太庙之前,当着宗庙祖先的面,朱允炆站到了台前,今日,京师臣民都将感受到这位皇长孙,已经在圣上的授意下,替天子告慰太子英灵了。
其中的意味不言自明。
国朝的储君,非朱允炆莫属了。
乘着御驾,又有当今最有名望的道长与法师随行,朱允炆捧着法令印信,实在想不明白皇爷爷为何称病未能出行。
如此重要的大祭,居然落到了他手里,要不是母亲一直嘱咐,他实在不愿接过这重担。
斋戒三日的是皇爷爷,他虽然也有参与,可陵寝里的父亲,更希望是皇爷爷亲自操持吧。
“皇长孙殿下,请定心凝神,黎民百姓看着呢!”
京师之内,无数百姓也知晓今日是重阳大祭,纷纷挂起白帆,共祭先祖。
国丧未去,此刻前往钟山祭礼的队伍,一点都不比先太子下葬时减免半分,百姓之中,甚至有人痛哭出声。
气氛凝重,朱允炆也收敛心绪,目光透露出一丝威严,只是队伍路过秦淮河畔的时候,不知为何,朱允炆还是转过头去,看向那街边小巷。
杨柳枝蔓飘扬,以为能看到的人影始终没有出现,朱允炆有些失落,又有些动力。
那个人,可能真如母亲所料,不是兄长吧。
要不然他怎会没有丝毫动静。
目光收回,朱允炆握紧了手中金盘,面容坚定的看向了前方。
随行队伍浩浩荡荡的登上钟山。
而此刻钟山皇陵前,一阵哭喊声响起,转瞬又消失无踪。
秋风萧瑟,石阶之上,一个老者佝偻着身形坐在石阶上,任凭手中的书信在风声中飘动。
“周元,他们是冯胜找来的人,需要有个人给冯胜报个信,报完之后,你们知道怎么做吧!”
锦衣卫百户周元跪倒在地,“卑职明白,卑职,谢皇爷不杀之恩!”
朱元璋面容萧索,头也不回的念叨道:“今日之事,御史不知,咱终究要告知天下,你传与不传,都不重要了!”
周元神情微动,心中暗呼侥幸。
以锦衣卫对皇爷的认知,先前皇爷情绪波动,稍有不慎他们这帮人将会被关入皇陵之中与太子陪葬。
还好皇爷看完太子陵寝中的书信后,渐渐平静下来,这才让他保全性命。
“皇爷,是否要召朱雄英殿下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