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脸色一白,“母亲,皇爷爷不会的。”
“你这傻孩子,今日皇爷为了那小子连国法都延迟宣示了,明天再罢朝所谓如何?”
吕氏越说越生气,站了起来,面色阴沉,“看来黄大人说的那小子蛊惑君心是真!”
黄子澄一脸严肃,说道:“看来是没错了,但在下还有疑问,娘娘真不信那是嫡长孙朱雄英吗?”
吕氏怒道:“昔年嫡长孙早夭,我只不过是侧妃一职,只得随皇后娘娘诵经祈福,也就在灵柩前见过一面,棺椁内嫡长孙真真切切的放在其中,岂能有假?”
哪怕黄子澄和方孝孺都形容那小子神似先太子朱标,但她绝对不会承认朱雄英还活着。
眼看大事将成,一切都尽在掌握了,突然跑个市井小儿出来说是朱雄英,谁敢信?
方孝孺今年才回京师,不明白其中门道,内心最大的疑惑就是圣上居然不理朝政都要去见一个外人。
索性说道:“既然太子妃能确定不是朱雄英,那老夫明日便上疏一封,为君者,当明社稷臣民乃天下柱石,岂能因一己之私荒废。”
黄子澄也附和道:“好,我也连同齐泰一起上疏,先有秦皇密信方士劳民伤财求长生未果,后有宋钦宗信道学致靖康之辱,就不信皇爷不醒悟!”
朱允炆闻言一脸焦急,说道:“先生不必如此,你若以始皇帝劝说,那皇爷还能容忍,若比作亡国昏君,那先生要遭大难!”
黄子澄本想豪言壮语两句,为了朱允炆争位愿肝脑涂地,可转念一想,按照皇爷的脾气将他比作宋钦宗,那准触碰皇爷逆鳞,想想只能说道:“谢殿下提点,唉,殿下如此聪慧,皇爷如何才能倾心相赋!”
朱允炆脸色露出笑意,看向吕氏说道:“母亲,我想找个机会去见见那人,我想他定然有过人之处,才会让皇爷爷珍视,又或者,他真是雄英大哥……”
“住口!”吕氏站了起来,冷声道:“你不必去见他,他绝对不会是朱雄英,允炆,你不能输,明天还要帮皇爷爷处理政务,你早些歇息,来人,送允炆回去休息!”
朱允炆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但话到嘴边,还是躬身道:“母亲,允炆告退!”
看着朱允炆离开后,吕氏才看向了黄子澄,说道:“既然是妖言惑众的贼人,那必定要有个结果!”
黄子澄和方孝孺一惊,两人都是书生,京师里除了翰林院有几个好友同乡,其他的一概不知了。
见两人茫然的神情,吕氏笑道:“两位先生也早些回去吧!”
说罢,吕氏往殿后走去,她提点一句,两位颇有名望的学士自然能想办法把名头坐实。
她需要做的,就是不计代价的让人把朱英除去。
再借读书人悠悠众口,让这突然冒出来的小子身败名裂,让他死得其所。
如今大明立储,早在皇明祖训就立下了规矩,嫡长有序。
大明皇家传承,只有朱标一脉为嫡,其余诸王皆为旁系,如此优厚的条件下,她吕氏好不容易熬倒了常氏,再苦心操持,终于被扶正为太子妃,本以为将来皇后一位可期。
更远的,将是一朝太后,登顶后宫权力之巅,将这些年的委屈都发散出来。
可太子就这样走了,皇后当不成,那便做大明皇太后。
千难万险,就在今朝,她不容有一丝闪失。
“世道险恶,怪不得我!”
吕氏心头默念了一句,随后转身对宫女说道:“小游,去找李景隆,若他真有心辅佐允炆,那必然会帮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