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英长叹一声,哪来那么多事,本来轻装简行就能走的,现在还要带上两个拖油瓶。
这样想着,朱英将两人拖到了柱子下,见到老的这个脚还扭着,顺带找了药给他擦了擦,随后才开门出去。
蓝玉和冯胜大眼瞪小眼,两人全然没想到一把年纪了,居然还在大明京师被人给绑成粽子,奋力挣扎了半天都无济于事。
冯胜起先还哼了几声,他知道要是皇爷布局,那周围铁定有锦衣卫,可喊的没力气了,才发现根本就没人来。
蓝玉何尝不是这样想的,不过更气愤的是院子外的人手,老爷这么久没出去,不会来看看虚实么?
没过多久,院门再度打开,朱英已经牵了马车停留在了门口,迅速的搬了几个箱子后,一手一人就把他两给提上了马车。
“两位,得罪了,待出了城再给你们赔罪!”
蓝玉很想问问这小子要去哪,结果眼一黑就被扔上了马车,闻到一阵香味后,瞪大了眼。
这小贼好缜密,居然还在车厢里备好了蒙药,想呼喊一声,意识却陡然暗了下去。
一切准备完毕,朱英跳上了马车,看了眼住了许久的小院,叹息一声,驾着马车就往城外离去。
既然打算先跟朱棣打好基础,将来有的是机会回来,希望老黄能等上些时日,一念至此,朱英再无犹疑,目光坚定的离开。
……
“皇爷,皇爷,大事不好了!”
大清早的,奉天殿正在举行朝会,朱元璋坐在龙椅上正听着各地秋收的呈报,正轮到朱允炆在诵读秋收后颁布的农政法令。
此时一名锦衣卫冲到殿内,打断了朝会。
“大胆,不经听宣便冲撞朝会,给我带下去!”
方孝孺怒不可遏,这帮锦衣卫是越来越不会做事了。
朱元璋看向这名锦衣卫,不是驻守朱英那院子的么,怎么行事如此莽撞。
“正学先生,咱还没说话呢!”
方孝孺面色一凛,语气诚恳道:“圣上,如今正颁布法令,锦衣卫纵然有急报,但事有轻重缓急,还请圣上明察!”
他方孝孺这次随蜀王进京,一是追悼太子朱标,二是给老师宋濂扫墓,本来还不想入朝为仕,奈何《农政全书》一出,他惊为天人。
加上黄子澄一力引荐他与大明皇长孙朱允炆结识,他乃名声在外的大贤,见到朱允炆如此聪慧,定然为大明储君,所以在朱允炆的举荐下,今日封诏前来听取农事法令。
见到大明皇帝对于这事都考虑他这儒学大家的意见,他现在是风头正盛。
让锦衣卫收敛点,不过分吧。
朱元璋不动声色,实则内心是有点焦虑了,这锦衣卫是他特意安排好的,早上还听闻蓝玉跟冯胜守了朱英一夜。
想必阻挠这小子离开是信手捏来,能出什么大乱子。
“皇爷爷,孙儿也觉得新法为重,孙儿这还有两条,等孙儿传话完了,便让这位锦衣卫大人给皇爷爷汇报!”
朱允炆话说的十分贴心,心里想着锦衣卫能有什么大事,比国法颁布还急,自己这样说,皇爷爷会体谅的。
没成想朱元璋一拍桌子,起身道:“等你念完要多久了,都是些虚的,让户部礼部各级官员传阅便是,退朝,你速速上来呈报!”
“圣上,这……”
方孝孺惊呆了,没想到圣上如此不给面子。
朱允炆也是一怔,这锦衣卫面子比他还大了?
那锦衣卫看到一众文臣都盯着他,低着头连忙跟去了后殿。
人才进屋,差点就撞到了守在门口的朱元璋。
“属下拜见皇爷!”
“少废话,快说,发生什么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