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其中所书的要义和方略,朱英无奈的撇了撇嘴。
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
这在大秦就玩的东西,过了一千多年,你还在扯这个,就这要义还能水出一部书来,朱英看的直摇头。
黄观本来一脸欣喜的看着朱英。
要知道,他是当今最强的学霸,若非练子宁吹了整天的朱英,他是不会轻易把自己的心得笔记送出来的。
他这笔记,放在大明若是能售卖,那无数学子以及心系科举的考生,便是万两白银的高价都出得出来。
如此贵重的才学集本,此刻放在朱英手里,黄观本期待能看到朱英视若瑰宝的欣喜,没想到朱英翻着翻着就直摇头,顿时面色一白。
这小公子这是看不懂其中的价值么?
谁知朱英再翻了翻,就再没读下去的欲望了,收起了书册递还给黄观。
“理论知识很好,但实际操作却寥寥无几,足见大人是有才学的,但仅限在理论上,这东西对我用处不大。”
“怎么可能,这乃黄某心血,对公子而言就一无是处?”
徐辉祖连忙拉住黄观,笑道:“黄大人息怒,息怒啊,且听听朱英兄弟有何见解!”
朱英笑了笑,说道:“六首状元的心血笔记,对如今的读书人而言自然是无上珍宝,但对朱英而言,只不过浅薄了一些,黄大人别激动!”
黄观哪受过这等打击,一直以来他都是天纵奇才,是无数学子的楷模。
说白了就是无数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正要出言训斥,却顿了一下,“你知道我是六首状元?”
朱英笑了笑,“殿试谈屯田方略的状元嘛,朱英自然有所耳闻!”
黄观愣住了。
看来练子宁说的对,这小兄弟虽不在朝局,对大明很多事情都能窥见一二,不等以等闲视之。
现在他算是见识了。
朱英也是笑眯眯的,大学霸啊。
其实他不反感练子宁,也不是刻意打击黄观这学霸。
洪武年间的事情他知晓的不多,身在大明的这些年,他倒是恶补了不少认知。
当然老黄和阿祖功不可没。
历朝历代的读书人,在朱英前身所在的后世,评价都是褒贬不一,孔家店的骂名都还能引起共鸣。
但洪武朝时期的读书人,是神州历史上少见的铁骨铮铮,心存浩然正气的。
其实纵观历史,盛世繁华下,除却李太白,在家国危难之际能心系天下的读书人,其风骨都是令人折服的。
前有安史之乱下的颜真卿,柳公权,再到神州陆沉时的辛弃疾,文天祥。
而在大明初期,便有这练子宁,黄观,卓敬。
虽然在璀璨的历史中,他们的名字不如前几位响亮,但在靖难之时,不畏艰险仗义执言。
其论述皆有心系天下社稷安危,百姓之福祉。
在朱棣取天下后,依旧不惧强权,以铮铮铁骨捍卫自己读书人的脊梁。
这与大明末期的东林党简直就是两个极端。
试问谁会对这样的气节的文人生厌呢?
练子宁和黄观同为当今侍郎一职,正三品大员,却能在门前等他一个早上,见面也是礼贤相待,除了风骨与品性皆为刚正,更多的是对他的爱才之心。
不然岂会一见面就将自己的心血送出来。
是朱英帅么?
不是,是他们希望能劝导朱英,为国效力。
此乃大义之举。
如此为国尽心尽力的臣工,实乃大明之幸,也是天下读书人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