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龙,是一个称呼,也可以叫作烛阴、烛九阴等等。
《山海经》中记载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烛龙。
这应该是对烛龙较早的记载。当然,“人面蛇身”这种描述,属于是对古神的常见的描述了,上古神话中有人面蛇身记载的古神,恐怕有两位数之多。
从历史角度来看,这是因为图腾崇拜的缘故。
除了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古籍,也都有对烛龙的描述。
同时,在《楚辞章句》中有记载天西北有幽冥无日之国,有龙衔烛而照之也。
这一点,《诗纬含神雾》中也有提到天不足西北,无有阴阳消息,故有龙衔火精以照天门中也。
也就是说烛龙之所以被称作“烛龙”,是因为它口中衔有“火精”或“烛火”。之所以被称作“烛阴”或“烛九阴”,是因为他能照耀九阴幽渺之地。
并且,他在神话中应该的确是龙或形似龙的神圣,一开始也不是钟山山神,之所以会来到钟山,多半是因为“天倾西北,地陷东南”,西北方生灵涂炭,因此烛龙才会来到钟山成为山神。
当然了,记载神话的典籍各有说辞,众说纷纭,谁也说服不了谁。正是因为如此,苏叶才一直没有往烛龙身上想过。
但如今《海外经》的记载,却和曾经自己偶然了解过的《山海经》、《楚辞》有一些相契合的地方。这让苏叶不由得开始怀疑,难道真的存在烛龙这种古神吗?
他仔细翻阅着海外经。
在《海外经》中,多次提到过,龙神之所以来到钟山,是为了“挽天倾,扶生灵”,更是为了“拥护薪火,提示生计”。
比如说暗无天日时,为了让生灵知道何时是白天何时是黑夜,便在章尾山每隔一段时间引发“轰鸣般”的钟声,让生灵不至于失去时间的概念。这也是钟山之名的缘由。
这是很有必要的。
因为,上古时的那场大灾难,几乎使得西北的生灵尽皆死绝。所以龙神的存在,就是希望,就是薪火还在的表现。
钟声到后来,甚至已经成为了西北生灵的心灵支柱。
苏叶合起《海外经》。
虽然只有寥寥几笔,但他却看出了这其中的惨烈。同时,也对那位龙神产生了敬佩之心。
若没有那龙神来到钟山,可能,西北之地真的会成为传承断绝的死地!
只可惜,《海外经》的记载还是太少了,也没有提到那位龙神到底有没有衔烛什么的。苏叶想着,又查阅了一些竹简。
在藏室的竹简中,神怪典籍其实并不多。
大多数的神怪典籍,也都和这位“帝君”有关。其中更有许许多多的神异故事,像是再版。以及,一些“趣闻传说”。
嗯,苏叶还在其中看到了许多关于“龙化鲤鱼”、“龙女报恩”等故事,大意就是龙神转世以后,化作鲤鱼在凡间发生的爱恨情仇以及恩怨故事之类的。这些比起记载,倒更像是人编的了。
不过,这倒是让苏叶知道了,为什么那四个弟子那么确认自己便是“龙神”的化身了。一则是因为耳濡目染,自小在钟山便见证过这许多神迹。二则,恐怕也是受到了这些故事的熏陶……
言归正传。
虽然看了很多古籍,但大多数的神怪典籍,纵使记载了有关于上古时钟山的故事,也记载了那位被尊称为“帝君”的龙神,但是大都没有提到过那位龙神的真正名号,更没有提到“烛”或“烛火”。
以至于,苏叶也不敢确信,那位龙神究竟和烛龙是否是同一存在。
毕竟,甚至他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转生到怎样的一个世界里了,也许根本不是单纯的回到商周时期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