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沈媛面前跪了一片女人。
沈媛又是惶恐,又是兴奋,第一次有这么多人重视自己,不,是跪拜自己呢。
沈媛不由得直了腰慈爱道:“孩子们都起来吧,以后有我一口饭吃,就有你们一口饭吃。”
李易立刻一脸黑线,这是招生该说的话吗?
李易让娘出面,是怕自己这个男人抹黑了未婚的女孩子,也损害了自己仁义标签。
他哪知道就是自己把这些女孩都买做通房丫头,恐怕道学先生还会赞颂他仁义。谁会在意这些饭都吃不饱的女孩子的名节呢?真为了名节,这些女孩子也不来这里了。
就这样,大明第一个女子学习班成立了。
还别说,真有几个道学先生听到这事说李易有伤风化的,不过立刻有人希望道学先生也收几个女孩子,这些人立刻闭嘴了。
生死是大,失节是小,自古皆然。违背天理良心的道学家扯淡在行,一遇到生死大节,没见几个守节死义的。
其实李易倒是愿意多些女学生。
这第一,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自己是岗前培训,这些能吃苦的女子正是自己最需要的,而且很快就有用场。
第二,有些活男的还真不如女的,比如纺织,或者以后的土豆粉生意。
总算好说歹说劝走了没被留下学习的人,李易长出了一口气。
李易找来李胜智,李胜礼,李胜勇,安排他们负责男学生那边。并要求以后学生必须出早操,一节课半个时辰,下课后必须室外锻炼一刻钟。
启蒙课本自己早准备好了,语文是拉丁字母的汉语拼音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不稀奇,京师里已经有《西字奇迹》等专著出炉,都是洋人传教士编写,薛通也和李易大赞过这种拼音的方便。所以李易推出来虽然突兀,也有迹可循,不怕有人诟病。“三百千”则修改了一些不适于当前的内容就可以了。
算数则是从阿拉伯数字认起,从最简单加减乘除开学。
反正这些人几乎都不识字,自己怎么教都没人有异议。最让李易称奇的是请李笠看了教材也没异议,这就让李易纳闷了。
李易问道:“二叔,我要这样教您看怎样?”
李笠道:“早听说京师西学盛行,学起来也简明。这些学问想是你老师薛侍郎传授给你的吧?我怎么敢有异议。我只是想提醒你:义学是好事,不过你有钱支撑义学办下去吗?”
“这个您放心。”
“那这些学生学的好的,你真打算给什么奖学金?”
“当然。”
“那推荐工作也是真的?还是那么高的报酬?”
“嗯!”
李笠有些颓然:“易儿,你既然有这样财力,为什么不教经学这些科考的东西呢?那才是正途啊。”
李易笑了:“二叔,您头脑很聪明了,还连秀才也考不中。我只是想让他们学以致用赚口饭,可没想给国家培养什么经世之才,再说我自己都没参加过科考呢。”
李笠有些脸红,接着疑惑道:“你能用得了这么多人手?”
“能啊。下次招生我会招更多人。如果叔叔不弃,我想请叔叔你来做这个义学的山长,工资——就先定每年100两银子吧。”
“这,这太多了。”
李笠早猜到李易很可能找他管理义学,毕竟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自己这些年也没个营生,就靠地租混日子。自己媳妇多次催促自己找李易安排个工作,可自己总厚不下脸皮到侄子这里寻差事。这个义学他感兴趣,没想到李易先开了口。
李易道:“叔,钱以后会更多,只是这些学生我可不打算让他们学什么八股文。”
李笠道:“我明白,你怕我在他们面前显摆自己是读经的。你放心,我一辈子秀才都没考上,哪有脸提?我以后按你的思路教就是。”
“嗯,咱们缺老师。您帮我从这第一批学员里物色几个成绩优秀能教书的,下一期人手就充足了。”
两人又计议一会儿,就一起出去看教室分配。
这大院里房子多盖了许多,学生每40人被分做一班。
女学生只一个班,沈媛任班主任。李易现在缺人,能用的都用上了。
沈媛以为班主任是个什么官,当时就想推脱。不过李易告诉她:班主任就是管杂事的,沈媛明白了,那么多未婚的女孩子,让男人去管可不合适,那自己还是勉强做这个班主任吧。
就这样,李易这个四不像的义学就算开张了。